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程京谈生物芯片产业现状和前景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4-03-05 22:34:48 热度:896

    2014年3月3日, 全国人大代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程京做客新华网2014全国两会特别访谈,就新生儿耳聋筛查、生物芯片产业等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图为嘉宾程京。新华网 郭小天 摄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新华网推出的2014年全国两会系列访谈的节目,今天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程院院士程京,程主任您好,欢迎您作客新华网两会的特别系列访谈,这次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上会,带了哪些议案?
    [程京]两项议案,第一项就是针对自主创新,建议我们能不能够学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他们一些好的做法,比如说把职务发明专利这一块,是不是可以考虑成为个人持有,然后进一步促进我们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提高转化率。
    [主持人]我知道您是研究这个生物芯片的产业的,那么您在您的研究过程当中,生物芯片,您觉得在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程京]我们国家呢,启动这个事情有将近15年的历史了。15年来,我们已经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科研到应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已经建立比较好的科研基础,我们也打下了比较好的产业化的基础。所以14年下来,我们不仅在食品安全、临床、司法鉴定这些领域,在国内获得了应用,同时也批量出口欧美发达国家。
    [主持人]您觉得生物芯片应用,对我们国计民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程京]生物芯片这个技术对于全球来讲都是比较新的技术,我国把它列入我们的战略新兴产业,它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对于我们很多行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举一个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我们的健康。在过去两千多年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过上医治未病,但这大多依赖我们肉眼看到的东西,我们叫表型。 现在我们的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微观化,甚至更超前更微观的看,我们叫基因型。通过这样,我们可以对疾病提前做处理,预测预判。那么知道风险后,我们可以及时的进行干预,预防,这对于很多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像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病,如果是说这个病都已经发生了,甚至到了晚期像肿瘤,那么以现在的这个医疗手段的话,我们要把病人抢救过来其实是很困难的,回天乏术。但是如果我们把工作做到前头了,有了好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真正做到未病先治。 现在我们国力也比较强了,老百姓也比较富裕了,也是时候应该考虑给我们的健康提前做投资,而不是一查出来,比如已经是癌症的晚期,那个时候给再多的钱投下去可能也无济于事。
    [主持人]生物芯片是高科技的科研产品,我们更关心它转化到产业,甚至老百姓应用过程当中是怎么样的?
    [程京]我举一个例子,大家比较容易懂。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我们每个老百姓都希望我们生下来的孩子是健康的,那么现在随着单独两胎的放开,至少我们希望我们生下来的两个孩子都是健康的,但是这个数字的背后就意味着一个事情,如果说在这个先进的技术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或者是没有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生的越多,生下来的孩子出生缺陷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这里面呢,一系列的芯片,比如针对遗传性耳聋、地中海贫血、染色体异常,很多综合症等等。 我举一个耳聋的例子,春节晚会上的千手观音,他的队伍20个演员18个都是小时候打针打聋的,如果说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医生也不知道,那么在有病的情况下,你用了抗生素这样的药,可能这一针下去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听不见了,而且终身听不见。这样的情况,教科书也会讲,有一类人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医生面对病人不知道谁是这样的病人,只有状况出现,灾难发生了,他才知道,这个病人是书上写的病人。 所以我们现在用基因芯片做的事情就是我们提前通过采一滴血,新生儿的足跟血,或者孕妇的羊水,亦或是孕前爸爸妈妈抽一点血,通过检测我们可以知道很多情况,比如药物治疗,这个是母系遗传和爸爸没关系,100%往下传,如果孕前妈妈这查出有问题,孩子都不用查了,这个孩子生下来不管男孩女孩,都无一例外,那么你只需要干一个什么事儿呢?就是持一张卡片,这张卡片上列了不能用的药,每次看病给大夫看,大夫一看就知道对这些病人要开别的抗生素。这样他的病一定会治好,同时他的听力不会丧失,和我们正常人一样,一辈子听力都是正常的。而且,这种卡片现在北京就开始应用了,成都、山西长治这些地方也都开始做了。
    [主持人]就是生物芯片能筛查出来,一部分婴儿不能用哪些药物,而且携带终生的一个说明的备案。
    [程京]是的。我有一个数据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北京是在全世界第一个做这个筛查的,就是遗传性耳聋筛查的。
    [主持人]哪年开始?
    [程京]2012年开始。2012年的4月1号,北京市正式启动,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工程。这是一个免费项目,有98%的家庭做了这个检测,百姓非常拥护这个检测。
    [主持人]所有北京的新生儿都接受普查?
    [程京]所有,大概171个助产医院。到现在为止,北京完成了398392个孩子的筛查。筛查出来携带着这种基因的孩子有18282个,占比例是多少呢?4.53%。也就是说100个孩子里头,有至少四个孩子,他基因是有变化的。那么一针可以打聋的孩子接近一千个,一般一个家庭里面从一个孩子查出这个情况,他所有的孩子都是。
    [程京]北京筛查到现在我们至少避免一万人成为残疾人。那么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将近一百个孩子,先天就没有听力的,或者丧失一部分听力,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讲,医生在知道之后,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和家长讲,马上进行复查,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如果完全听不见的,可能要配电子耳蜗,这个很贵,国产20万,进口30万,一支。
    [主持人]还不包括30年、20年要有维修和更替?
    [程京]一个是维修,而且还要陪他做很多特制的东西,比如聋哑学校和康复培训。还有普通一点要配助听器。另外,一旦两岁之内发现这样的情况,做了这样的干预,我们可以让这些孩子和正常的小朋友,从小在幼儿园一块玩耍,一块交流对话,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彼此都比较尊重,不会给他心里留下阴影。那么既然他说话听说都正常了以后,他长大了后就没必要上聋哑学校,他可以上正常的学校。这个的话政府可以减轻财政上的压力,同时对于孩子自身的心理发育也是非常健康的,否则他可能终生落下心理阴影,同时国家和家庭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主持人]生物芯片的技术,其实对我们的老百姓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生物芯片可以提前预知我们基因上面的缺陷,就像给我们的身体健康打一针一样。生物芯片的公司性质比较特殊,您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又是公司总裁,您怎么理解,或是权衡您的身份和位置?
    [程京]我们这个单位是国家做的一个试点。当时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抽调一批人建这个中心。按照产业来经营,自负盈亏,注重成果转化。对我本人来讲有这样的头衔,第一个意味着我们的成果转化可以加速,审批程序等机制上的环节可能就很少了。从实际成果来看,确确实实是这样。我们到现在,研究成果已经有将近200项专利在全球获得授权。在这200项左右的专利转化过程中,有超过50%的专利获得了转化,而平均的转化率是10%到20%,所以说这个转化率是相当高的。 但是对个人来讲,可能就比较累一些。最初的时候,清华给我们定了一个两边全职,学校教学科研全职,我要给学校上课带研究生,国家中心和博奥集团公司这边也是全职,所以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从35岁开始,到今天我已经51岁了。
    [主持人]您35岁就开始承担项目了?
    [程京]对,所以我就觉得时间不饶人,干到现在也确实挺累的了。
    [主持人]那您是年轻的带头人,可以把我们清华更多的才子带出来,也让我们更多的科技产品转化得更快,我们的老百姓能够获益。
    [程京]确实也是,不光是清华,华中科技大学也有一批学生在学校期间做我们需要的转化的课题。他们学生期间接触工业项目,毕业之后很自然到这工作。我们经常说从学生到将军,慢慢慢慢一批人成长起来,有的成为我们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比如我们的技术工程转化院的院长,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我们都是这样一批一批培养出来的。
    [主持人]现在我们中心研发生物芯片大概有多少类?
    [程京]现在的话,我们按类别来分,大类上来讲,一个“微阵列”芯片,每个点放一个基因上去,像格子一样。还有全是管道,非常细小的,我们叫“微流控”芯片。具体检测对象来讲,我们把它分成基因类的,比如检测基因就是基因芯片,检测蛋白叫蛋白芯片,检测细胞叫细胞芯片,检测组织叫组织芯片,所以它的分类方式,大概分类就是这样。
    [主持人]像这些项目的研发过程时间长吗?
    [程京]比较长,尤其刚开始的时候。
    [主持人]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程京]我们头八年,关起门练内功。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进入市场的速度比较快,因为从无到有需要建立很多平台,这个平台不光芯片本身,比如说我们的计算机,你给我一个计算机芯片,CPU拿那个东西没法操作,还需要有显示屏、键盘、鼠标这样的东西,对于我们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开发全套的仪器设备,我们还需要医疗证书,相关的软件,我们还要检测,通过检测的结果,可以自动的产生检验报告,这都是我们要开发。所以目前为止,我觉得中国在这个方面做得很不错,我们已经摆脱对国外的依赖,完全自力更生建立我们的系统,我们的仪器设备完全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我们各个门类的芯片比较齐全,软件都是自己开发的,而且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医疗器械证书,获得药监局正式审批,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主持人]这十几年,您对研发成果的转化还是比较满意的,是吗?
    [程京]我觉得,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这个过程当中的转化,还算比较满意。但是,从产品变为商品这个过程转化,我觉得还不是很满意。这个方面,一半取决于我们自己,还有一半取决于政府的政策和机制。这也是我这次在两会要提交的另外一个议案,就是针对我们国家生物医药工业所面临的共性瓶颈问题,政府应该来管来问,不然我们只有很好的自主创新的“进入”政策,而没有“出口”的政策。什么是出口的问题和政策呢?比如说,你做创新产品,药监局已经给了我们批文,进入临床,安全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这个产品的价格不是我们自己定的,这个要政府定价。目前创新产品的定价需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去跑,一个省一个省的去跑,我们需要给当地的医院准备材料,由当地的医院向当地的卫生局或者卫生厅提出物价报批需求,然后卫生局或者卫生厅开会,批准之后报到物价局。这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归两个不同的地方管:一个卫计委管一个国家物价局管。这个过程比较漫长。现在国家号召简政放权,这样的事情应该简政放权。比如我在北京或者四川,走完全过程以后,其他的地方应该认可。
    [主持人]而且价格是全国通用?不是说其他城市?
    [程京]价格定价上,都通过之后,根据每个地方物价水平的差异,根据差异比定价就可以了。其他的审查,既然北京都审完了,别的地方备案就可以了。这样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环节,根据差异比来定价,这个会非常快。这样搞科研的人就没必要去跑这种事情,可以节省大量的精力。 第二,物价批了之后,只能说医院有了这个产品可以为病人服务的通道,那么我们要问第二个问题是,这么好的技术产品,是每个老百姓可以享用的么?还是只有有钱人可以享用?这是第二个问题,医保问题,所以我到今天也没有弄清楚,它的路径和审批的途径,还有物价,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多长时间必须完成这个工作,两个口都没有。借助两会的机会提这个议案,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关注这个事情。因为我们靠老百姓纳税钱,来做的这个科研,从道理上来讲,这样的新技术产品,每个老百姓都有权利去享用。如果说物价批不下来,医保进不去,这样的东西只能束之高阁,只能为少数人服务,这就不是我们的初衷了。
    [主持人]非常感谢程主任今天作客我们新华网两会系列访谈,也希望您的议案得到更多的关注,并得以实现。感谢您收看我们的访谈,再会!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