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关注合理开药之民生三问:医生开的药 为啥吃不完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04-01 06:56:11 热度:735

    对话人:本报记者 王君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药师 张晓乐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 解立新

制图:宋 嵩

  【开栏的话】
  生病看医生,为何医生开的药经常吃不完?家里剩药一堆,除了浪费,还有什么危害?防止过度开药,有什么制度防范?海外如何规范用药的?今日起,本版关注合理开药问题,剖析过度开药的深层原因,试图找寻杜绝大处方的“处方”,以飨读者。
   
  一问 药吃不完根源何在
  与以药补医不无关系,患者有时也主动要求多开
  记者:得病了去医院,往往开一堆药吃不完。两天病好了,药开了7天,是医生趋利、要多挣钱吗?还是跟医学的不确定性、患者的“见好就不吃了”的服药习惯有关?
  张晓乐:开的药吃不完,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可能存在医院趋利的因素。绝大多数医院不鼓励医生开大处方,能够达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药占比不能超过45%的要求,即药品占医疗业务收入比例不超过45%。但医院的收入比较单一,特别是中小医院对药品的依赖比较强。在很多地方,政府投入的比例只占公立医院收入的10%—20%,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个比例就更低。
  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原因。一些患者主动要求医生多开药、开好药。几年前,我曾经对300个门诊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率。慢性病人药物的使用率最高达80%以上,除非是换药或者是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才出现停药,所以手头存药比较多。而普通门诊尤其是急诊患者药物使用率比较低,不按医嘱服药,也会剩下药。腹泻、头疼的患者有时开了药,吃了几次,症状消失了,就不吃了。还有的开了药压根就没吃。
  解立新:医生开的药大于患者所需要的用药,这与以药补医不无关系。公立医院补偿不到位,药品收入要占相当的比重。
  另一方面,出于自我保护,医生也会多开药。医生按适应症和治疗指南开药,假如开5—7天的药,医生会就高按7天开药;可开可不开药时,医生会选择开药。如果出现医疗纠纷,医生这样开药就不会承担责任。医患关系紧张,让医生处处提防,防止因没开足量的药被患者找麻烦。
  记者:如何区分正常的、必要的药品剩余和过度开药?
  张晓乐:正常剩余药品还是过度开药,目前还不好区别。药品多少合适,只能是根据病情来判断。如果对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过多干预,医生就没法给病人看病了。
  二问 过度开药有何后果
  造成资源浪费或不规范用药,或致疾病无药可治
  记者:开药过度也好,合理范围也罢,剩下的药怎么办?
  张晓乐:医生开药有点像家里做饭,或多或少会有剩余。有的药吃不完,下次还能用,可以放入家庭的小药箱,如常见的感冒药。但有些药物不能随便囤着下次用,比如上次感冒细菌感染症状明显,医生开了抗菌药,而这一次是病毒性感冒,患者把上次开的抗菌药拿出来用就不对了。有的药物不用于常见病,可能吃一两次就够了,剩下的药物就永远剩下了,其实造成了药品资源的浪费。
  记者:剩药再吃,到底会有什么危害?
  张晓乐:饭都不能多吃,就不要说药品了,是药三分毒。剩药过多并不保险,药品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药就不能再吃。
  另外,一些药品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果不符合存放条件,药物容易失效,这些药物对人体都会造成伤害。
  解立新:与欧美日本等国比较,我国患者依从性差。比如胃溃疡,应该连续吃药28天,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只吃3—4天。
  其实,不规范吃药不仅治疗效果会打折扣,导致病情延误,甚至出现并发症,比药品的副作用危害更大。特别是抗菌药,不规范使用导致病毒出现耐药性,最终可能会无药可治。
  记者:如何减少药品浪费?药品小包装管用吗?
  张晓乐:目前,我国药品包装太小了,甚至有3片装的,造成包装资源的浪费。
  在香港药品包装都是大包装的,有500—1000片的,按患者的需要进行分装。我们应该按患者的用量开,吃几片就开几片,而不是按瓶或盒来开,以减少浪费。
  解立新: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综合考虑各方的利益。比如厂家要设计合理的包装,要考虑分装费用谁来承担,同时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在公众中科普合理用药的知识。
  三问 规范开药有何制度
  有药占比规定、医保制度保障,但公立医院补偿还需到位
  记者:目前有没有制度防范“大处方”?
  张晓乐:防止“大处方”有制度来规范。一是卫生部门考核医院的药占比不能突破45%。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会对医生高出平均金额的处方进行处方点评,患者是否为危重急症患者,为何要开更多的药和更贵的药,医生开处方的过程会得到实时的监控。
  二是医保制度的规定。医保不仅对医院实行总额预付,超出部分要医院承担,对于患者用药量,各地也都有一个大致的规定。北京的规定是,急诊3天、普通门诊7天、慢性病患者15天,10种特殊疾病,包括三高、癌症等,可以开1个月的量。归根到底,杜绝大处方,切断以药补医的链条,要从体制上找原因,对公立医院补偿到位,不要让医院靠卖药挣钱。
  解立新:在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系统充当着电子警察的作用,实时监控医生的用药情况。一旦被确认为大处方,对相关医生会进行警告、公示、限制处方权等一系列的处罚措施。
  记者:有的患者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反而觉得医生开药少。开药问题,有人嫌多有人嫌少,怎么解决?
  张晓乐:慢性病患者开一个月的药,都觉得少。而普通门诊患者7天的药都用不完。开多开少,不在于开多少天,而在于是否为病情所需。在日常门诊中,慢性病患者只是为了开个药就到医院就诊,这个比例很高。这个虚高的门诊量,让本来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陷入纯粹事务性和重复性劳动,腾不出时间来处理疑难杂症。在香港,慢性病患者最多可以开6个月的药。适当增加慢性病患者拿药量,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取药负担,也能有效利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解立新:患者开药的周期的长短,医保部门应根据疾病谱变化实行动态调整。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吸烟、天气、老龄化相关,需要患者长期终生服药。目前医保政策还只能是一周开一次,患者只能不停地上医院开药。有关部门应定期调整,方便患者开药。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