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园地 > 专家访谈
宋志颖:让幸福之光照耀老年生活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5-23 14:18:01 热度:1631

本报记者 李阳和

  对话背景:在美国,5月是心理健康月。国际知名幸福学家宋志颖博士在美国工作期间,曾在当地倡导和推动过“5月亚裔心理健康月”活动。作为中国大陆在美国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美国临床心理医生执照第一人,她在美国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20余年后,把事业的重心转移到了国内,希望帮助推动中国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有“幸福博士”之称的她,尤其关注中国老年人的幸福议题,并结合中国孝敬文化的精髓和中国社区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幸福养老工程”。针对这一话题,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幸福不光是一种情感品质的标准,更是人的生命品质的标准
  记  者:幸福在中国已是一个热词。作为“幸福博士”,您对幸福是怎样理解的?
  宋志颖:从狭义讲,幸福是人们心理层面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觉。从广义上来说,幸福是人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生命品质得到很好保障之后所获得的那种自豪、自信,以及内心安宁、精神愉悦的生命状态。所以,幸福不光是一种情感品质的标准,更是人的生命品质的标准。
  美国幸福学之父、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对幸福的定义是从5个层面来描述的:一要有积极的情绪,如快乐、愉悦、满足感;二要投入,即能专注于某件事,为之努力,并乐于奉献;三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人们的尊敬;四要有意义,即自己所做的事有益于社会,能感到自身的生命有价值;五要有成就感,即个人的潜力得到开发、优势得到发挥,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并增值。马丁教授这种关于幸福的界定是比较全面的。
  幸福学从2000年被美国《时代》杂志正式命名后,关于人类如何才能更幸福的研究便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哈佛大学从2006年起开了一门颇受欢迎的课程——“幸福学”。据称这是目前世界上注册人数最多的课。
  记  者:您对幸福的界定,似乎与成功学有某种吻合。我们也看到一些报道,说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幸福指数不如小城市,城市人不如农村人,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宋志颖:我认为幸福是有不同层次的。一些人可能生活平淡,没什么作为,但照样感觉生活幸福。但如果他的个人潜能得到开发,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就能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幸福。草原上的牧民无忧无虑地放着羊,唱着曲,喝着奶茶,很幸福。但后来在城乡一体化运动中,他们被集中起来,住进楼房,这时他们可能就难以适应了。所以说,一个人只有适应了时代的变化,才能获得当下的幸福。
  中国老人要树立“我的幸福我做主”的养老理念
  记  者:我们发现,您似乎更关注老年人的幸福。为什么?
  宋志颖:我的父母年纪大了之后,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而我们兄妹当时都在国外,没法在他们身边照顾。于是,我们想找个相关机构代劳,却发现国内的养老服务这一块几乎是空白的。中国老年人的幸福感在所有人群中可能是最低的。这在国外也是一样。一项调查显示,美国65岁以上女性华人的自杀率在所有族群中最高。这些现象让我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把美国的模式和理念引入国内,为中国的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呢?
  记  者: 您认为中国的老人和美国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宋志颖:美国老人相对来说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他们在退休后以另一种方式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赢得大家的尊重。而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思想很重,他们往往对子女有很强的依赖感。所以对中国老人来说,要从自身做起,树立“我的幸福我做主”的养老理念。
  幸福养老更是一种心态。我在美国当心理医生时,曾负责马里兰州几家养老院老人的心理健康工作。在那里,我遇到了一些特别的老人。其中一位叫马丁的85岁老人是大家公认的老顽童,常常穿梭在养老院的各个房间,陪这个下棋,跟那个唱歌,遇到腿脚好的,还要来段英格兰舞蹈。他不仅是老人俱乐部的积极分子,也是医生护士的好帮手。
  在中国杭州,我也遇到过这样一位“幸福老人”。她整天乐呵呵的,还特别热心帮助人,大家称她为鲍大妈。83岁的她在小区里设了个“鲍大妈聊天工作室”。小区里有夫妻吵架、老人不开心、邻里矛盾,大家都爱找她聊聊。鲍大妈退休后上了3个大学,还拿到了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
  从马丁还有鲍大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符合幸福养老需求的行为元素:首先是要保持健康,注意适当的养生和锻炼运动,有高质量的睡眠;其次是思想上,不要放弃生命追求,那种退休享清福的思想可能会让老年人走到幸福的反面;再就是人际交往积极,有和谐的家庭生活,同时保持足够的社交活动。另外,就是让自己成为“有用”之人,比如多帮助别人,参与慈善义工活动,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体会到乐趣。做到了这几个方面,老人就比较容易感到幸福。
  幸福养老是个系统工程
  记  者:对于幸福养老,从政府和社会层面,您有哪些建议?国外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理念和做法?
  宋志颖:现今的中国,子女大多在外打拼,空巢老人在一二线城市达到30%以上,以致老人独死家中多日才被发现的事件时有发生。好在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养老事业了。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可行的举措是“政府搭台,社会唱戏”。政府制定良好的政策,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养老事业,并在政策和经营资金上予以一定的扶持。其次要多用科技手段,将社会上现有的养老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有专业化的服务系统和智慧养老系统,比较善于利用社会志愿者资源,为老人搭建再就业的平台,通过公益基金会、自由募捐等为养老服务筹措资金。
  记  者:您理想中的“幸福养老工程”应包含哪些内容?
  宋志颖:据研究,直接与幸福养老有关的元素至少包括四大版块:政府、社会、家庭与老人自身。也就是说,幸福养老是个系统工程。我设计的“幸福养老工程”包括3个模块。其一是进行幸福养老文化理念的传播。我计划组织一个幸福养老宣讲团,用老人的切身体会告诉更多的老人“您也可以幸福养老”。其二是建立专业的养老服务业培训体系。国外可以列出来的养老服务专业人士就有好几十种,但在我国,大家想到的就只有“护理员”。我希望建一所“幸福养老大学”,或与现有的学校合作,培养更多幸福养老的专业人才。其三,我希望在一些地方建立一批“幸福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或“幸福养老体验中心”,为现有和未来的养老机构提升服务品质树立一个标杆。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