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专家称中药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 仅占10%易被忽略

来源:石家庄日报 时间:2012-05-21 16:58:08 热度:1083

    日前,有外国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中国传统药材中发现“有毒物质”。报道引述研究人员的话说,中国人在制作药物时对这些植物进行了复杂的混合,其中一些中药含有麻黄和细辛,而细辛是带有剧毒的植物,过量使用会引发很强的副作用,但这些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没有注明药物的毒性有多大。
  如何看待中药毒性?
  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偏纠偏;采用三种方法减毒增效
  其实,以毒攻毒、以偏纠偏,中医对中药的毒性早有认识。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五;小毒治病,十去其六;无毒治病,十去其八”的说法。
  《中国药典》2010版收录常用中药材和饮片,包括有毒中药73种,其中毒性大的品种有10种。有毒中药往往具有独特疗效,其毒性成分就是其药效成分, 如现在已得到世界公认的治疗白血病的砷制剂、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马钱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等。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在传统经典中,中药按毒性分为“大毒、有毒、无毒”三大类。在中药的临床使用上,一般有3种方法减毒增效:一是炮制减毒,通过特殊的炮制工艺,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中药炮制属于保密技术,通常禁止外国人进入,国外对此不了解,容易产生误解;二是中药配伍减毒。在中医临床上,不是单用其中一味药,而是多种药物联合作用,实现减毒增效;三是有毒中药按处方药管理。凡有毒的中药,在遴选过程中都不会划入到OTC(非处方)药物中,此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具体指导下使用。
  中药的副作用大吗?
  中药的不良反应率只占10%;但中药也不应久服
  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看,“药未有不偏者,以偏救偏,故名曰药。”中药,即使是单味药,由于所含成分复杂,其功能与主治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仅限于一种。中药治病,往往只利用其诸多功能与主治中的一部分,其它未被利用的部分就属于“与用药目的无关”,会带来不良影响。从临床上看,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占10%左右,远远低于西药,并且严重不良反应较少。不过,由于中药不良反应往往较轻,所以易被疏忽,今后应当加大对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力度。
  事实上,有关部门一直对中药实施严格的监管。在中药新药注册管理方面,已经制定了中药安全性评价指南,并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并重点研究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毒性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药的不良反应远低于西药,但为了防止对身体的伤害,中药也不应久服。在中药临床使用上,主要注意三方面:一是对症用药,严格按照适应症用药;二是严格用药量。按《药典》的规定使用药物,如超剂量用药,医生要谨慎把握;三是要遵循中医的规范,不能长期使用。
  此外,我国对中药是按药品管理的标准,而有些国家是按照营养食品补充剂的标准管理,管理标准不同,有时难免出现错用现象。比如,日本将小柴胡汤制剂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炎,且长期服用,结果有人出现间质性肺炎,而在我国,按中医辨证治理应用小柴胡汤近2000年之久,至今依然安全、有效。
  细辛和麻黄有毒吗?
  细辛和麻黄本身有毒,但临床使用中会消减毒性成分
  细辛是中医临床上常见药,主要功能是辛温解表,可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痛和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细辛是一种有毒的中药,含有黄樟醚,这种物质会作用于人的呼吸中枢,阻止氧代谢,严重的会破坏肝细胞,引起肝中毒,甚至诱发癌症。
  在中医临床上,用细辛安全吗?如何有效消除细辛的毒性成分?专家指出,黄樟醚是一种极易挥发的物质,通过水煎煮20-30分钟,95%的黄樟醚都会挥发掉,不会因服用而出现中毒。
  在临床上,细辛的使用量有严格的规定,成人一天的用量不超过3克,如果超过用量标准,实行临床医生双签字制度,医生除了在处方上签字,还要在药物旁边签字,以确保用药安全。
  据了解,细辛确实含有有毒物质,但只分布在茎叶部位,根部并未检出有毒物质,我国国家药典规定,细辛只可使用地下部分,这是因为在叶片中有微量的有毒物质。
  麻黄是中医临床常用药,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这些成分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毒品。一般而言,麻黄的临床使用量,南方成人不超过每天3克,北方人不超过6克。如果超量使用,也需要医生双签字。麻黄的副作用主要有使人兴奋、烦躁不安、血压升高等。在临床上,麻黄有严格的适应症:热症、内热、容易出汗的患者,肾气虚的患者,不允许使用,否则的话,哮喘会加重,严重的会造成休克。
  西医也应学点中医
  感冒了,开点“板蓝根冲剂”;腰酸了,开点“六味地黄丸”……这是不少西医给患者开出的中成药。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成药是由西医开出的。
  选用中成药,必须遵循中医处方用药原则,如“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选方”等。否则,不但于病无益,甚至会因用药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
  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西医属于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对中医理论基本知识和中药药性了解不够,在应用中成药方面经验不足,难免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对于以发热、咽喉肿痛为主诉症状的风热感冒来说,板蓝根“很管用”;而对于风寒引起的感冒,则效果较差。如果西医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缺乏了解,遇到感冒患者就开“板蓝根”,不仅药不对症,而且可能引起胃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西医开中药还有一个弊端是,西药与中成药开在一起,容易出现药品间的配伍禁忌,轻则会降低疗效,重则会增加毒副作用。例如,含有机酸的中成药,如大山楂丸、人参健脾丸,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出现结晶尿、血尿等。这些禁忌在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教科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此外,中成药所用的原料均为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化学成分极为复杂,很多药理尚不清楚。中成药和西药临床合用,究竟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抵消,目前还缺乏实证数据。因此,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必须考虑安全性问题。当然,如果因为中西药混用的安全性问题,禁止西医开中成药,并不利于中药事业发展。最好的办法是,让西医也学点中医。
  药品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福,不合理使用就是祸。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参、术亦能为害”。因此,为了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南》,规范西医用药行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周平安 钱忠直 周超凡 王君平)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