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中国卫生应急工作掀开新篇章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5-24 07:24:14 热度:329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首批通过世卫组织认证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何农

  2016年5月23日上午,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成为首批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之一。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总队长、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今后,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将随时接受世卫组织与中国政府的调遣,参加国际医疗救援任务,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体现中国医疗外交的软实力,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能力。
  与该队同时获首批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还有两支俄罗斯国家医疗队,分别是俄罗斯紧急情况空中救援队与全俄灾害医学防护中心救援队。刘中民介绍说:“与俄罗斯的队伍相比,我们是一支兼职但具备综合能力的医学救援队。”全队56名核心队员均为上海市东方医院的在职员工。除了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后勤、信息等工作人员。队伍由急诊内外科、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以及骨科、呼吸科、普外科、妇科、儿科、麻醉、医技、护理、传染科等不同专业,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队员们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系统学习过破拆、搜救、防毒、转运伤员等理论与实践课程。部分队员曾经参加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伤员抢救工作及区域内、区域间的大型救援演练。
  2010年3月,原上海市卫生局指定上海市东方医院组建首支“上海市卫生应急救援队”,承担2010年上海世博会紧急医疗保障任务。2012年,该队通过了原中国国家卫生部审核,成为中国首批16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之一。近年来,该队始终立足于“快速响应、有效救治、平战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组织运行、救治流程和技术储备等工作机制。在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及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下,该队在实践中完善组织架构、队伍章程及管理机制,制定了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标准操作流程,不断更新补充救援队各类救援装备,坚持每周进行常规训练和定期演练,参与了区域内、区域间及国际上的多方联合演练,如2015年的中俄卫生应急联合演练,也参与了诸多国内外各级各类保障任务和救援任务,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4年的江苏省昆山爆炸事故救援等,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评价和声誉。
  2015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启动国际应急医疗队的注册工作,来自世界范围内60多个国家的200多支救援队进行了申请注册。今年5月初,世卫专家组赴上海正式对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进行国际应急医疗队认证评估工作。世卫专家组对照国际应急救援队近40余项评估要求和标准,逐条进行了文件查阅、实地察看了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移动医院搭建和救援队仓储物资的准备等工作情况。通过评估,专家组认为,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建设情况完善,外科手术、重症监护、医疗护送、通信指挥、后勤保障等装备先进,人机结合到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应急救援经验。专家组一致同意推荐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成为世卫组织认证通过的国际应急医疗队。
  中国应急医疗队伍跻身首批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加强国家层面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此次认证通过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是中国国家卫生应急队伍之一。自2010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国家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近5亿元,在全国23个省份建成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4类37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形成了国家卫生应急专业队伍的拳头力量,在西非埃博拉疫情、芦山地震、菲律宾“海燕”台风灾害、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以及多边和双边卫生应急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国家卫生应急力量,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生命至上理念,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今年年初,中国出现了寨卡和黄热病输入疫情,中国政府及时启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密切跟踪和评估疫情发展态势,加强人员培训、实验室检测等应对准备,全力开展病例救治和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这样的工作成效,与近年来中国政府平急并重、常备不懈,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卫生应急能力整体提升紧密联系的: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对能力显著提高;二是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和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在中国政府不断努力下,中国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已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建设标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处置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报日内瓦5月23日电)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