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抗体药成未来生物医药“潜力股”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6-06-24 07:36:31 热度:440

国内产业化发展仍受多重制约

记者 彭卓 赵洪南 闫平/大连报道

  目前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抗体药物、生物疫苗被认为是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潜力股”。
  在日前举办的2016年大连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论坛中记者了解到,在“十三五”医药生物产业规划的推动下,我国抗体药物虽迎来发展机遇期,但仍在知识产权、检测标准、成本控制等方面受到制约,亟待大力创新,规范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抗体药物成生物医药“潜力股”
  抗体是指机体在抗原性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通过与抗原(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相结合,抗体可有效清除侵入机体的外源微生物并中和它们所释放的毒素,清除某些自身抗原,以维持机体正常平衡。由抗体物质组成的药物就是抗体药。抗体针对相应抗原具有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特性,使得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其他类型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增长势头强劲,1997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只有3.1亿美元,2010年已达到480亿美元。业内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已达到680亿美元,且年增长速度较高,如日本抗体医药2014年比2013年度增长幅度高达555亿日元。
  数据显示,在21世纪前十年,抗体药物在全国生物制药中的市场份额从10.5%上升到56.4%,被业内认为是生物制药产业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未来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潜力股”。
  在临床实践中,抗体药物也呈现愈发活跃的状态。《2015——2020年中国单抗市场竞争现状及前景趋势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前十大重磅畅销药中,6个都是抗体药物。美国詹森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威廉·R·斯特罗尔表示,过去十年间,多种抗体治疗方法和新平台已被设计研发,未来抗体治疗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目前一些针对免疫肿瘤学的抗体已被研发,即将进入临床,为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等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法。”
  抗体药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内地近年来也持续发力:从2007年抗体药物市场规模的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亿元。随着“十二五”、“十三五”医药生物产业规划的推动,制药技术迅猛发展的拉动下,目前国内抗体药物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为中心的产业基地。
  虽然中国抗体药物相对基数小,但是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国产单抗药物主要为仿制药。在进口药占主导、药品专利到期创造的窗口机遇期,将倒逼国产药比例将有所提升。2015年有640亿美元的生物专利药到期,其中抗体药物占比高达48%。业内普遍认为,中国“仿制”抗体药物将迎来一个发展机遇期。
  国内抗体药产业化发展仍受制约
  专家指出,虽然国内制药企业在抗体药物研制方面取得有效进展,但仍存在一定制约。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苏志国指出,目前中国90%以上的抗体药物都是仿制国外,国内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株以及技术,包括设备、材料、工艺等都是采用国外进口,缺乏创新。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谭文松也表示,我国受到产能和成本制约,动物细胞培养生产工艺技术落后,且无血清培养基、生物反应器和原辅料等过分依赖借口,表达产物质量低、标准缺失,且分工不够明确,产学研用合作严重不足。
  纯化工艺成本过高。在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发展中,生产制造规模和产品纯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随着生物药物被批准和投入生产的数量增多,临床使用量持续加大,对生产制造纯化工艺的效能和成本要求也早随之提高。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抗体药物开发中,约60%的资金被投入在下游纯化工艺建设,药物制造成本可达到售价的20%到25%。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制药实验室主任李秀荣认为,下游纯化成本扩张,也为生物制药企业的运转增加了压力。如果生产中可以减少纯化步骤,研究高质量纯化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生物技术药物制造将会更加“轻装上阵”。
  药物质量检测标准尚未成熟。抗体药物检测标准的建立和验证,是药物最终获得批准并进入生产沟通的核心环节,质量分析检测贯穿全流程。据介绍,目前我国符合标准的抗体药物质量标准尚未完全成型,主要沿用欧美标准,仍然需要学界和产业界积极配合。
  “除了标准不成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抗体药物企业都是等着国家检查,缺乏自查自纠的安全意识。”苏志国表示,目前美国已经提出了质量设计的挂念,但中国的企业相对缺乏对质量重要性和安全性的认识。“安全是根本。如果药物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那产业化就将无法实现,国内抗体药物将在全球继续处于跟跑位置。”
  加强创新促国产抗体药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是生物医药的仿制药大国,进口药比国产药贵几倍。为什么医院碰到疑难杂症,还是青睐进口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进口药比国产仿制药的有效性更强。”苏志国认为,加强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中国抗体药物发展的未来方向。
  专家表示,大部分抗体药物属于高精尖药物范围,诊疗类似癌症等疑难重症,感冒药等常见药物的“价格战”套路并不适用,应从提高质量、加大创新力度入手,整体提高抗体药物的产业能力。
  苏志国建议,国家、企业、科研单位等宜建立创新联盟,从国家层面鼓励新药创制,鼓励新抗体的研制,并重视知识产权,尽快实现细胞株、装备、消耗材料等内容的研发,以实现技术国产化,起到可以支撑的技术平台作用。
  专家指出,在抗体药物创新中,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技术已成为各个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化的核心竞争点。谭文松指出,我国动物细胞工程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上市产品数量和种类少,工业化生产规模小。建议国家加大力度促进细胞株的代谢工程改造,并加强对细胞培养过程的理解和优化,提高抗体表达速率,开发高产量、高质量的细胞培养工艺,以补齐短板,实现行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