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谁是猝死的“罪魁祸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2016-07-15 19:12:21 热度:554

喻京英 李 颖

  入夏以来,在我国各大城市,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在转发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站突然晕倒,不幸去世的消息;之后又传出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金丹教授猝死的噩耗……接连几起猝死悲剧,更引来网上对其死因的追问,舆论将矛头纷纷指向过劳,但过劳真的是他们去世的“罪魁祸首”吗?
  
  猝死多数是心脏的原因
  临床猝死分为心脏性猝死和非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心血管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以意识丧失为首发表现的、心脏原因的自然死亡,具有自然性、突发性、不可预测性等特征。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搏动突然停止,瞬间心脏的泵血功能丧失,导致以脑为首的所有组织器官供血完全中断,使之进入临床死亡。资料显示,中国每年1万人中大约有4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几乎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猝死在各种原因引起的总死亡人数中占20%,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那么,猝死到底是如何引发的呢?
  即便在急诊医生眼中,猝死也是“突如其来、意料之外、非自然因素、不明原因”造成的死亡。但明确的是,猝死不是一种病,而是病发的结果。其中,被称为“过劳死”的现象备受关注。
  在心脏内科医生眼中,过劳和精神紧张往往只是诱发猝死的因素,隐藏在其背后的,也许是自己和亲人都不知道、也未曾留意的各种潜在的心脏病。不论是34岁的金波,还是45岁的金丹,都貌似是过度劳累导致猝死。“其实并不尽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过度劳累只是一个外在的诱因,而并非内因。”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表示,追溯猝死人群的日常生活节奏,的确发现不少有过度劳累的工作状态,但过劳多是诱因,心脏病变才是诱发猝死的基础。
  “猝死多数是心脏的原因。”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一病房主任吕树铮教授根据多年从医经历发现,老年人猝死多数是冠心病导致,而年轻人猝死有的是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也有的是因为冠心病导致。所以年轻人的猝死事件绝非偶然,一定是有基础心脏病而没有被发现,一旦劳累过度,就极易诱发猝死。就好像易燃的汽油,你扔个烟头它就会燃烧起来。
  年轻人容易忽视早期症状
  有数据显示,45岁之前青壮年的心脏猝死率较低,45岁以后开始几乎呈直线上升趋势,特别是55岁到64岁有明显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猝死发生率进一步增高。
  尽管如此,但是,猝死者越年轻,越容易引起人们的震惊和警惕。加之对其广泛报道,难免给人以猝死多发于青壮年的印象。貌似“健康”的中年男性,成为了心脏性猝死的高发人群。
  “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而突然发病,早期猝死率高。易出现致死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危重症状。”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解释说,首先,这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的急性心肌梗死为首次发病,与老年人的长期有心肌缺血致反复心绞痛患者不同,事发前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其次,年轻人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年轻人发病前供应心肌冠状动脉血管的基础病变较轻,多为不稳定的软斑块,没有明显狭窄,因此心脏未能建立血管间的侧支循环,没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一旦血管完全闭塞,血流中断,心肌梗死面积大,易致严重并发症。
  同时,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健康”,很容易忽视自身出现的早期症状,即便出现早期胸部发闷、疼痛等症状,也不易引起重视,推迟就医,从而错过了急救的最佳时机。
  “黄金4分钟”是救命时间
  有关数据显示,猝死等急症约70%发生在家中,25%发生在其他场合,仅有5%发生在医院内。猝死在医院以外各种场合的病人,65%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5%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急救专家贾大成说,在中国,由于民众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过来的患者不足1%。他说,对于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业内一直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就是指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关键时间是在心脏骤停之后的4分钟内。
  “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躺,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北大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解释说,首先令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随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同时,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
  为此,霍勇呼吁,应普及心肺复苏这一“第一救命术”。对猝死的急救,时间就是生命。每个家庭至少应该有一两个人学会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和方法,懂得简单的急救技能,就能在意外发生现场及时开展自救互救,在专业人员到来之前,争取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最大可能挽救生命。
  
  链接▶▶▶
  要在“黄金4分钟”内迅速展开救护,考验的是整个急救专业体系。急救系统的完善是政府、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抓住以下3点很重要:
  1、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多位急救专家呼吁,在全社会普及急救教育,高危行业和服务行业,应把急救技能列为职业技能之一,学校也应把急救教育列为必修课。
  2、公共场合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AED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医疗设备。日本、美国、韩国、丹麦等许多国家,AED在商场、学校、工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公共场合都有配置。对于突发心脏病的人,在急救10分钟内使用AED,可提高50%的存活率。
  3、猝死高危人群应及早接受治疗,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最大危险因素。据统计,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所导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