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老板对话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老板对话
汪力成谈变革:开弓没有回头箭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8-09 16:08:31 热度:1435

    8月4日,浙商总会副会长、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率领华立集团与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药集团签订了“华立助力昆药发展项目合作协议”,旨在进一步加大投资,帮助昆药集团在云南做强做大,促进云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云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8月6日,汪力成在昆药集团发表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主题演讲,以下便是主要的演讲内容。

图为浙商总会副会长、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

    变革阻力
    来自传统企业的惯性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说过在互联网大潮中,传统企业变革的意义。
    2014年1月起,我们开启了变革的探索,经过两年多的思考、求索,华立于2016年论坛年会上发布了由华立主导打造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战略V1.0。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今天站在这里,我觉得,我们离重生的希望又近了一步。
    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华立已经完成了转型,我们还没有脱离高危期,我们还只是在转型的过程中,稍有不慎,还会回到原点。因为作为一家传统企业,我们还存有很大的惯性。  
    这些惯性有来自我们的员工、我们的管理层,甚至很多产业公司仍旧还处在享受安逸日子的惯性思维中,内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不够强烈。虽然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在背后逼迫着的,并不完全真正发自内心的变革。
    所以今天,我要再次向大家强调我们变革的决心:开弓没有回头箭,华立变革绝无退路,如果有回头箭,那只是更快地把自己射死。
    取势
    主动拥抱互联网,走产业互联网融合之路
    取势、明道、优术,这三个词,语出《道德经》。我认为,做企业可以用“取势、明道、优术”作为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传统企业,可以将它视作克服惯性的良药。
    当下的大势,正是互联网高速发展,快速冲击甚至是颠覆传统经济的商业/盈利模式,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业化对这个世界影响巨大。我们一定要对这种大势有着预判并提前行动,当你真正强烈地感觉到世界的切身变化时,已经来不及了。诸如当我们还未对互联网彻底搞明白,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已经来了,这些警诫我们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总的来说,任何企业、任何人都无法抗拒时代的潮流,不要对扭转大势存有任何的幻想。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势的变化,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案例可以参考、没有人知道怎样走的道路。我们从迷茫到顿悟的过程,非常痛苦,但痛苦的过程,让我们明晰必须告别过去,主动拥抱互联网,走产业互联网融合之路,我们已经以“互联网思维+工匠精神”的态度,吹响华立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战略的号角。
    产业互联网融合,难点不在产业,也不在互联网,而在于两者之间的融合。华立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义无反顾、全神贯注地投身于其中。未来之路,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路上所遇到的困难肯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更大,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以恒心、毅力,勇往直前。  
    明道 
    从战略目标方向的制定到战略的执行和落地
    所谓“明道”,这个“道”指的是方式、路径,最后能够落地。华立大健康产业生态圈1.0版本发布之后,我们很注重战略的分解和落地,尤其是我们主要产业公司的决策层和骨干员工,要在战略的分解、落地环节中,肩负起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作为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相比于市场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业公司,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更多的是从战略角度思考,所有的创新点、创新项目都是以华立为主体的,无论是做LP还是GP,华立不会像资本市场那样注重短期利益,所以我觉得我们获胜的机率还是比较大的。 
    华立作为多元化产业集团,我们不可能对每个产业都提出具体的要求,但两个核心希望所有华立人都能够牢记:“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相对于工业化思维来说,互联网思维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来指导、处理、创新甚至颠覆商业模式、商业逻辑的思想;互联网精神是开放、协作、平等、分享;互联网思维在商业上的应用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真正找到用户的痛点、找到用户的普遍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要点是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
    简单的来说,互联网只是工具、手段,它并没有改变交易的本质,只是用互联网思维使交易过程效率更高。接下去的十年,我认为是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十年,它是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手段,直接连接用户并与之互动,大量减少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中间环节。以往的各类代理商,未来这些中间环节都将会被消灭。这种改变其实对我们很有力,比如医药产品的毛利润很高,但是净利润却很低,差价就消耗在这些中间环节,如果中间环节被消灭,那么我们就能把更多的利润让给终端用户,还能更全面的了解终端用户的需求,以用户思维,解决用户的痛点。 
    同时,我们一再强调的“工匠精神”,不是单指优秀的手工业技术,而是一种文化,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如一日的“严谨、耐心、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短、平、快”的粗制滥造。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对事物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通俗地讲是精益管理、精益思考、精益制造。 
    相对于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我们最难改变的就是用户思维。目前华立体系新兴的创业公司在汇报分享环节,都反复提到用户,解决用户痛点,但这对于原有的传统企业却是最难扭过来的思维。  
    另外要强调的是,对方式、路径要有合理的判断、基本的自信,不要走在路上,碰到一个坑,就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努力的方向,而是要把精力集中在如何跳过这个坑。如果犹豫不前,很有可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只有比别人快一步,坚持多一点,才有可能活下去,并获得成功。“互联网思维和工匠精神”,我们要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优术
    以奋斗者为本,全面推进用人机制改革 
    优术,指的就是执行力,如果没有好的执行力,再好的战略也没有办法落地,而“人”在其中将会发挥决定性作用。  
    虽然经过了两、三年的思考和行动,但依然有许多华立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模式无法改变。过去,也许我们还抱有改变员工思想的心态,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一个人,但是30多年实践下来,我们已经想通了,试图用“情怀”去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而且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一个人的基因、性格特征、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基本是定型的,我们认为能力可以培养,但思维模式很难改变,改变不如更换人。我们将采用发掘价值团队、事业合伙人等多种方式、手段,进行人才的迭代,其中主要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奋斗者为本”,通过“赛马机制”的建立,不再是简单培养人才,而是在实践中选拔人才,与其花大力气试图去改变一个人还不如更换一个合适的人。“选对人”是关键,“人”不靠谱,再好的战略、机制毫无意义。  
    什么叫奋斗者?谁是奋斗者?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时期,对奋斗者的定义应该是不一样的,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的改革也是不一样的。但重新定义人力资本的价值,无疑是华立大健康产业生态圈构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所以我认为,华立体系内的每家企业,对“奋斗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定义,但必须结合“赛马机制”的核心思想,即“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选拔出来的”,真正优秀的人才不是被哪个人培养出来的,优秀的人才是在“恶劣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不能用简单的忠诚来衡量,而是要用价值来衡量,是“奋斗者”、“寄生者”还是“捣蛋者”,每家企业必须要在下半年达成共识。  
    集中资源   
    力出一孔,打“必胜之仗” 
    华立既然确定了“大健康”行业的发展战略,未来十年需要集中全部资源、精力聚焦于这个定位。围绕战略,按“医疗健康生态核心项目”、“大健康生态核心项目”、“生态协同项目”、“非生态圈项目”四个重要度来划分资源配置的优先等级。除华立科技(节约利用传统能源、促进发展清洁能源),华正新材(绿色环保新材料)有自己的战略成长方向外,其余华立系企业的项目必须先找到在“大健康生态圈”中的定位,原则上非生态圈的,将不再匹配资源。创新发展是高风险的,我们必须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我们必须将资源向核心项目倾斜,集中资源打“必胜之战”。 
    同时,我们的驱动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以简单的惯性驱动,而是希望通过创新的内驱力来驱动变革。未来,我们不再简单地考虑某个产品、产业,而是要以打造商业生态的思维模式、以平台化的战略思想来布局。
    接下去,是打造华立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的关键时期,我们将鼓励内部人创业作为跳出传统企业经营模式、以“体制外”突破来培育产业生态的一种“方法和路径”。
    在生态圈的打造中,一方面要有容忍试错的胸怀,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及时“纠错”的机制,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华立需要一批有情怀的创客,因为宏大的事业、创新的发展以及“开疆辟土”需要一批“疯狂”的人,我们需要培育能使“创客”生存下去的环境(不求全责备、不轻易戴上“忽悠、吹牛”的帽子、不以普通人的现实标准去衡量一个有激情的理想者),正确处理好“常人”眼里的“已知”与“创客”眼里的“未来”……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只能勇往直前,“落地”、“团队”、“坚持”,我们用现在的十年去“赌”未来的三十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