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一体化” 江苏医改重在“获得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6-08-11 16:26:23 热度:562

    新华网南京8月11日电(刘映)“村村通公路”,江苏全国率先实现;村村拥有“标准化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全国率先推进……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近年来,江苏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贯通省、市、县、乡、村资源的纵向“五级一体化”,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全力打造“健康江苏”,重点领域实现了“六个全覆盖”。8月10日,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江苏省医改办主任王咏红表示,“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和机制体制变革。江苏医改试点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一些难点工作才刚刚破题,未来还需下更大力气攻坚克难,确保医改改出活力、改出效益、改出获得感。”
    “一体化”直达乡村,五级信息网络基本实现联通

镇江丹徒区世业卫生院远程会诊中心放射科 新华网 刘映摄

    8月9日,在镇江丹徒区世业卫生院,一名患者在远程会诊中心放射科拍摄胸片,随后被上传至该市三甲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值班医生看片后,几分钟后诊断意见便传回丹徒区世业卫生院。世业卫生院放射科医生表示,“患者拍摄胸片后,我会对胸片提出意见,上传到市人民医院值班看片专家那里,他们会对我的诊断意见给出建议,这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长期下来也能提高我们的阅片水平。”
    镇江市卫计委副主任孔汉良表示,依托市、县两级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两大医疗集团和辖市人民医院的资源优势,建立高层远程会诊中心,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远程影像、心电、病理、检验中心,做到病理、检验及影像的集中检查和阅片管理,实现基层检查、医院诊断、适时传输,在“节约”医疗资源、发挥一体化集成效应的同时,也让患者“少跑腿”,在家门口看上“专家门诊”。

镇江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有轮椅服务 新华网 刘映摄

    除远程会诊外,镇江类似的创新之举还有很多,比如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创了“联合病房模式”。中心与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骨科共同设立康复联合病房,市一院将适宜的康复期病人转到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联合病房,并共同提供后续治疗、康复、护理服务,从而减轻一院的床位压力,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同时减轻康复期病人的医疗负担。“康复回社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孔汉良说,2015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收下转患者584人,骨科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达到90%-100%,已形成“康复治疗回社区的就医氛围。”

淮安刘老庄中心卫生院温馨病房 新华网 刘映摄

    而这些只是镇江乃至整个江苏加大政府投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省市县乡村资源五级纵向一体化的一个缩影。比如在江苏淮安市,已实施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据淮安市医改办主任、卫生计生委主任、党委书记孙邦贵介绍,全市115个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40个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市区三甲医院则发挥龙头作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如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成功挂牌“苏北慢性病网络管理医院”。淮安市淮阴区全区24个基层机构共建成标准化产房16个、标准化手术室24个,标准化供应室18个,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24个,独立的公共卫生小区21个,全部建成标准化的病房和输液室。基本实现“九成人看病不出区、六成人住院在乡镇”。
    政府卫生投入高达千亿,重点领域实现“六个全覆盖”
    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也在全力打造“健康江苏”。
    王咏红表示,全省上下强力推进医改试点工作,努力推动组织领导、政策配套、财政投入等重点环节工作落实,具体包括“三个到位”,即组织到位、政策配套、财政投入到位。据介绍,2015年以来,江苏先后出台政府投入、价格改革、医保支付、编制管理、薪酬改革、分级诊疗等47个医改配套文件,明确许多突破性政策和创新性举措。在财政方面,更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省委、省政府明确,要像前些年抓教育、科技那样,相对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医改投入,以投入换机制,强化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关键是让群众的医改获得感不断增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从2010年的120元增加到2015年的3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015年的44.6元。政府卫生支出从2010年的246.6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7亿元,连续5年增幅超过20%;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10年的32.88%下降到2014年的28.88%,为近20年最低水平。”王咏红透露,到2017年全省各级财政卫生投入将达1000亿元左右。

江苏“百年老院”南京鼓楼医院门诊楼 新华网 刘映摄

    目前,江苏在一些重点领域已实现“六个全覆盖”: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在2013年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基础上,2015年全省所有城市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启动综合改革。二是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江苏是大病保险的“发源地”,2014年全省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三是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省所有政府办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四是基层机构达标建设和全科医生配备实现全覆盖。所有社区和乡、村卫生机构建设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所有基层机构配有合格全科医生,其中90%以上有2名。五是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实现全覆盖。建成全省智慧健康主干网,省、市、县、乡、村五级信息网络基本实现联通。六是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全体居民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全覆盖。免费服务项目达12类45项,居民健康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坐堂医生”变“健康管家”
    除了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档案和一张功能完善的居民健康卡”外,在江苏,几乎每个村卫生服务中心还都有“中医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廉验”的各项中医服务。

淮安老张集卫生院设有健康团队服务车 新华网 刘映摄

    王咏红介绍,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江苏特别注重“四化建设”。一是推动基层机构示范化,各项政策和投入全方位向基层倾斜,以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强基层机构建设,强化基层人才培养,深化基层机构综合改革。二是实施资源纵向一体化,促进龙头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在城市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龙头,建立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在农村以县医院为龙头,推进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集团内实行发展规划、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五统一”,充分发挥集成效应。目前,全省已建立医联体177个,力争到2017年所有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进入医联体。三是推行签约服务个性化,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在农村,依托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技术支持,以村卫生室为签约服务主体、乡村医生为签约服务第一责任人,推出针对群众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包,签约居民除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外,基本医疗和个性化延伸服务在扣除新农合基本补偿后,可享受收费打包优惠。在城市,成立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师等联合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变“坐堂医生”为“健康管家”,建立起持续稳定的“一对一”服务契约关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四是实行服务价格和医保报销差别化,引导群众到基层就诊。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陈亦江介绍,为拉开大医院与基层机构医保起付线标准和报销比例,群众在基层就诊报销一般比大医院高出20%左右,同时突出对中医药服务价格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
    改善基层民众“缺医少药”,调整基本药物配备更关键
    在全国很多地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医,常会遇到“大医院医生来坐诊,开了处方没有药”的困境。因此,影响老百姓基层就医积极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外,常用药物缺乏也是重要问题。江苏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改善基层药物配备使用情况。比如为增加家庭医生签约对居民的吸引力,南京市组织对二三级医疗机构11种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的治疗用药进行审核和风险评估,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基本药物品种规格180个,作为上级医疗机构的延方,面向签约居民使用,既方便了群众就医取药,又增加了家庭医生的服务资源。
    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东红表示,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发展要求,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要,2011年,江苏省就针对部分规模较大、功能较强、专科特色较明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允许以省辖市为单位,按照品种数不超过基本药物目录(含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通用名总数的5%,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2014年,为促进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将病人引导到基层,再一次调整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按照品种数不超过基本药物目录通用名总数的10%,销售额不超过本单位药品总销售额的15%的要求,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品种。具体品种,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选择,主要满足慢性病防治、疾病康复治疗以及急救、妇科、儿科和相关特色科室用药的需求。对少数规模较大、功能较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定经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可参照二级综合医院的要求配备使用药品。
    据悉,下一步,江苏省还将进一步强化药品配备使用政策对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保障作用,积极探索在医联体内促进双向转诊的用药方式和途径,不断满足签约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