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骨科机器人进医院,真难!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3-05-20 07:41:54 热度:747

从申请注册到打开市场,整整花了八年时间——

郝 静 赵永新

  “大脑”根据X光片设计好最佳手术方案,与“大脑”连通的机械手就会据此把钉子精准打到既定部位——漂亮完成这种微创骨折手术治疗的,就是由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创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俗称“骨科机器人”。
  “创新是个好东西,但做起来太难了!” 说起医疗器械产品创新,天智航董事长张送根博士感慨颇多。
  2001年,他离开自己学习工作10多年的原单位——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到清华工研院创业,并在当年5月成立了北京天惠华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B超设备。由于是模仿创新,他们“照葫芦画瓢”,第二年就走完了新产品检测、注册等步骤,拿到了设备生产许可证。由于产品质量可靠、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一半,他们投产第二年就开始盈利,企业迅速成长壮大。
  尽管生意兴隆,但有创新情结的张送根依然不甘心,总希望能搞点自己的东西。
  于是,2005年10月,张送根另起炉灶,创办了天智航。在科技部863项目成果基础上,他带领团队开始了骨科机器人的研制、产业化之路。
  从检测到注册
  花了四年多时间
  按照规定,骨科机器人上市销售之前要取得“合法身份证”——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
  “麻烦从此开始了。”张送根说,“骨科机器人是国内首创,我们必须自己做企业标准,做完了之后要到北京医疗器械检测所去检测。检测所的同志虽然有点头疼,但很愿意支持这个新东西,就帮我们一块弄。不像以前做B超,因为很成熟,半天就可以搞定。检测所不嫌麻烦,先弄懂检测方法,然后买检测工具……光检测就做了近一年!”
  接下来,是做临床试验。虽然项目开始之初就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医生参与研究,临床试验比较顺利,但还是用了一年时间。
  第三阶段是由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做技术审评。由于我国在医疗器械审评上是“谁批谁担责”,所以他们很慎重,不断让补充材料。“其实审评风险应该由组织承担,否则谁还敢做?”张送根都替审评单位叫屈。
  这样,从开始做检测到最后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总共花去了4年多。“如果企业没有点积累,就被耗死了!”
  要想进入医院
  问题就更多了
  拿到许可证后,就要卖到医院去用。“这中间的问题就更多了!”
  张送根说,医院购买医疗器械,首先要解决医疗项目收费问题。骨科机器人是全新的产品,卖多少钱自己可以定,但怎么向病人收费,要经国家发改委和卫生计生委批准。
  国家制定的医疗项目收费标准目录,很多年才更新一次,而进入该目录是进医保的前提条件;进不了医保,患者用的少,医院就没多少钱可赚,用的积极性也不高……
  即使不考虑收费、医保等问题,医院也得过招标采购关。而政府招标有个规定:必须要有3家投标单位——国内能生产骨科机器人的企业只有天智航一家,怎么办?
  此时天智航已成立整5年,一分钱还没赚到!好在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对创新产品非常支持,他们在2010年10月给天智航投了2500万元(其中2000万元为政府股权投资,500万元为中关村发展集团自有资金),支持他们生产了第一批骨科机器人。
  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医院敢“第一个吃螃蟹”。最后,天智航找到昌平区医院。院方说:你这个东西别人没用过,我们不敢买。
  这时,又是中关村管委会出手相助,通过一个应用示范项目拉动,支持了一些经费,天智航自己也出了一部分钱,帮昌平医院免费建了一个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2011年7月投入使用后,医院和患者都很满意。
  “一些医院实地考察后,虽然动了买的心思,但都下不了决心,理由是怕担风险。”说到这里,张送根哭笑不得。
  海淀医院示范应用
  标杆效应“救活”骨科机器人
  意想不到的困境,让一心想创新的张送根如坐愁城。
  “后来,多亏有‘贵人相助’!”他满脸感激地说。
  张送根所说的“贵人”,是时任海淀区区长的隋振江(现为海淀区区委书记)。
  2011年9月的一天,隋区长到东升科技园考察工作,听完张送根的汇报后,他当场表态:我们海淀确实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但推广使用环节上的难题限制了他们的成长。作为政府,有责任按照鼓励创新的有关政策,“扶上马、送一程”。
  他随后指定区发改委的副主任肖敏鹏,按照有关政策支持海淀医院率先使用。很快,区财政全额资助,让海淀医院建一个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在全区开展示范应用。
  “这一招确实把我们救活了!”张送根说,海淀医院的知名度很高,他们使用我们的骨科机器人,等于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标杆。
  据介绍,截至目前天智航已经在深圳二院、自贡四院等5家医院建立了骨科机器人微创手术中心。
  “中国不缺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缺的是相关的配套政策。”张送根说,“医疗器械创新涉及人体健康、涉及的环节多,许多配套政策有待完善。这几年虽然有了许多改进,但离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