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辨治糖尿病 别忘记四个结合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23 22:22:51 热度:632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周超凡

  中医药学是一个可以古为今用的开放系统。中医对辨治消渴病范畴内的糖尿病,治疗中也是思路开阔、方法多样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辨证分型、用药原则和技巧外,还需注意四个结合。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而燥热愈甚,燥热愈盛而阴愈虚,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阴虚燥热常常波及肺、脾、肾三脏。因此中医治疗消渴病常以“三消”立论,处方用药重在解决阴虚燥热问题,对于降糖往往不够重视,也未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调整胰岛功能,纠正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消除尿糖的思路。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深深体会到在治疗糖尿病时应以病为主,病证结合,取中西之长,扬长避短,其诊断主要靠西医诊断,若靠“三消”症状诊断,往往不能及时发现。
  ■中药理论与中药药理、毒理相结合
  中药理论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对改善中医阴虚燥热病机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有很好的效果,但对降糖作用不够理想,未能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研究对血糖有影响的70多种中药。降糖的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山药、葛根、白芍、地黄、枸杞子等56种中药。升血糖的有柴胡、紫苏、生姜、龙胆草、秦艽、龙葵、瓜蒌、党参、杜仲、鹿蹄草等17种中药。在临床用药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辨证论治中应充分发挥中药降糖作用的科研成果,尽量避免使用升高血糖的中药。
  过去,人们常常说中药无毒,无明显毒副作用,其实也不尽然。中国药典就收载70个有毒的中药。糖尿病病人是要长期服药的,对于有毒理报道的中药应当避免使用,以免加重肝肾的负担。
  ■治疗糖尿病与其并发症相结合
  治疗糖尿病改善症状,控制血糖、尿糖,纠正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后未得到很好控制,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治疗糖尿病要从本质上把握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把中医宏观的症候与西医微观的病理变化结合起来,标本兼顾。对于糖尿病而言,糖代谢紊乱导致高血糖、尿糖是本,由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是标。
  中医认为,糖尿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血少,燥热伤气。进而出现“阴虚血必滞”,“气虚血必瘀”。西医认为,糖尿病人由于糖代谢紊乱,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出现微循环障碍。这些都与上述的血滞,血瘀的瘀血状态十分相似。糖尿病的各种合并病:视网膜病变、耳聋、周围神经炎乃至糖尿病肾病,都是直接或间接与中医的瘀血证有关。针对上述病理,中医常选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治法,这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治法。其他还有从毒论治的,如瘀毒、热毒、糖毒、脂毒等,临床也可酌情使用。
  ■合理饮食与运动调节相结合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疗法、运动锻炼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目前许多糖尿病患者饮食不合理,存在着高糖、高脂、高蛋白、高盐,低钙、低纤维素、低维生素的缺点,没有认真采取宝塔形的食物营养模式,饮食的现代化、西方化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适当节制饮食,少食多餐,既可控制餐后血糖过高,也可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每日进食总量及三大营养素所占比例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准确计算严格遵守。
  当患者肾功能尚好时,为了防止消瘦、体重减轻,可适当提高优质蛋白质(牛奶、鱼、瘦肉、鸡蛋)的比例,降低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可改善糖耐量,提高免疫功能。充分利用降糖蔬菜、水果,如苦瓜、南瓜、萝卜、洋葱、山药、菠菜、黄鳝等。
  运动锻炼可降低血糖,“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有道理的,但要量力散步,或安步当车,增加活动。此外,社会在变革,竞争很激烈,各种压力重叠,加之偶发的天灾人祸等都是心理问题之源。若缺乏足够的心理应对能力,紧张、焦虑、忧郁等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往往会使糖尿病症状加重。所以铭记并厉行“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情愉快”十六个字,也是十分重要的。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