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保健类食品”带动中药材价格飙涨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3-07-10 19:16:53 热度:585

  中药材价格持续飙涨,正一步步吞噬着传统中药企业的利润空间。
  “如果冬虫夏草的价格再像打了鸡血似的一路飙涨,公司或将放弃以冬虫夏草入药的几种处方药的生产。”近日,一位不愿具名的药企董秘无奈地抱怨说。
  “致癌门”事件、胶原蛋白风波未消,中药材新一波的上涨行情再次让传统中药企业的前景多了几分渺茫,特别是生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中成药企业更苦不堪言,在政策降价和药材原料上涨的双挤压下,传统中药企业的“苦日子”真的来了。
  中药价新一波上涨潮
  新一轮的药材涨价再次成为众多中药企业心中的痛。
  “今年中药材的价格涨得太快了,对于我们做处方药的企业影响实在太大了。”近日,一位医药公司负责人表示。
  据中国药材网今年5月市场价格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中药材市场与去年同期价格相比,5月上升价格品种571个,占总量的50%。调查发现,此波价格上涨以冬虫夏草、三七、防风等传统药材为主。
  对此,一位谙熟药材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以冬虫夏草为例,2009年,冬虫夏草的收购价格在每公斤8000元人民币左右,而到今年年初,每公斤足足涨了5倍。
  其实,价格上涨更离谱的是三七。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4月,三七的收购价为每公斤95元,而今年4月,收购价变成了每公斤720元。短短4年,价格上涨了近8倍。
  自2009年下半年起,中药材开始成为一匹黑马。据2011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在全国537个药材品种中,超过八成药材价格上涨,平均涨幅为109%,个别药材的涨幅高达400%。
  产业上游的原料价格上涨,受冲击最大的无疑是国内的中药企业。
  据了解,福瑞股份医药板块主打的一款产品为复方鳖甲软肝片,该味药是由11种中药组成的中成药,其中80%的成本来自于冬虫夏草,在冬虫夏草价格飙升的情况下,其毛利率空间明显下滑。福瑞股份2012年财报显示,冬虫夏草在2012年的收购价由年初的每公斤1.8万元飙升到年末的3.8万元,毛利率由第三季度的65.37%下降到29.20%。
  除了福瑞股份外,同仁堂、天士力、片仔癀、云南白药、九芝堂等都将中药材价格提示写在公司风险提示中。不难看出,中药材涨价已经成为众多中药企业心中的痛。
  涨价之惑
  短短3年,为何中药材如此飙涨?
  谙熟中药材市场的业内人士道出了中药材涨价的幕后推手:“主要是近两年‘保健类食品’价格的飙升,带动了该类中药材的市场价格。而近两年天气原因也促成了中药涨价。”
  这位业内人士所说的“保健类食品”,就包括市场上一种以冬虫夏草为原料的产品,被行业内戏称是“高端奢侈品”的极草。这种产品既没有获得“药字号”批文,也没有获得“健字号”批文,既不是药品也不是保健食品。但它的价格却是惊人地高,其价格比同仁堂药店中最好的冬虫夏草还要贵。
  粗略统计后发现,极草所用冬虫夏草的收购价格一般在4—8万元左右1公斤,但是根据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计算,基本上能把1公斤虫草卖到100万元。
  目前市场上,极草系列产品中,最高档的极草至尊含片,28.35克市场售价高达29888元,平均每克高达1054.25元,折合每公斤冬虫夏草逾百万元。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查阅以“人参”为名称命名的保健食品,检索结果显示大约有150多个品种。以珍稀药材的人参提取物人参皂苷为例,某公司出品的胶囊单盒售价1088元,而作为药品的七生静片(OTC)仅为每盒56元。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传统中药材不允许用于普通食品,为何多数企业敢如此铤而走险?对此,该位人士对记者直言:“该类产品其实是那些打擦边球的企业,炒高了中药材的原料,特别是冬虫夏草、人参等一些稀缺中药材。”
  不难发现,“保健类食品”的出现,使中药材以新身份再度跳出国家价格的管控,不断冲击着传统中药材市场。
  中药企处境尴尬
  中药价格飙升,在压缩药品利润空间的同时,特别是做处方药的中药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众所周知,处方药都在发改委每次调价的范围内,然而在原料价格飙升,药品价格上涨缓慢的压力下,多款传统药被迫成为企业的鸡肋。
  一位中药企业的负责人透露,本来公司有一味药市场容量挺大,但由于制作该药的中药材价格飙升,其生产成本大幅提升,最后企业不得不放弃该味药的生产。
  “但该药品市场需求大,市场销路好,是公司发展的主导产品,若不生产对企业的损失太大,若生产中药材成本都不够,导致企业进退两难。”该业内人士无奈地解释说,如果采用代替品,企业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时间很难预估,同时公司还要去政府机构审批,整个流程走完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代替品药效也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近些年在中药材价格飞涨而国家发改委不断限价、降价的双重压力之下,部分中药品类产品价格倒挂现象严重。面对利润大幅下降的现状,很多药企不得不选择减少物美价廉药品的产量,不少常见的低价中成药纷纷下架。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制药企业销售部经理说,今年上半年开始,藿香正气丸、复方丹参片、血塞通、银翘解毒丸等一些大品种的价格倒挂最为明显。
  该人士举例说,以前在市面上流通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复方丹参片不下70种,使本来就小的利润空间随着中药价格的上涨再度被压缩,现在剩下连60家都不到,多数企业都在减少产量,甚至不再生产。
  同样的状况出现在藿香正气丸等大品种上,一位不愿具名的生产藿香正气丸的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最近一年,藿香正气丸产品全线亏损,但大量中药企业的生产无法停止,产能也无法闲置,另一方面企业不想丢失辛苦经营下来的市场,只有采用压低生产量来渡过难关。”
  以三七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使用三七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品种逾300个,生产厂家超过1400家。上市公司中,产品以三七为原料的主要有云南白药、天士力、中恒集团、昆明制药等几家。其中,天士力、云南白药都有自己的中药材GAP基地,短期内中药材价格上涨对它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该业内人士介绍说,某些大型企业为应对原料价格上涨,部分公司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或者进行原料储备,但这毕竟只是部分有实力的制造商才能做到的,整个行业的保护还需要政府关注、支持。 (张杰)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