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中医药服务在基层可这样走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10-09 08:41:17 热度:546

本报记者 李水根 韩 璐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直是中医药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基层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障碍,浙江省桐庐县中医院针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找出其症结主要有两方面,并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提升探索出了一些可行路径。
  症结1
  中医药人才质量不高
  1.农村医务人员的工作、待遇等条件相对较差,难以引进人才。2.农村名老中医资源稀缺,且大多高龄或去世,因此农村中青年中医药人员缺乏名老中医带教。3.由于政策不配套,故中医药高校毕业生不愿下农村,特别是不愿到乡镇工作。4.调查显示,农民群众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年轻中医师信任度较低,就医时对年轻中医师选择度也就低,这不利于年轻中医师的成长。5.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极度缺乏技术水平较高的中医师,尤以村、乡两级基层医疗机构最为突出。
  对策1
  强化实践 强调带教
  1.强化中医院校毕业生的实践锻炼。新毕业并到乡镇工作的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一律先到当地中医院集中轮转,下卫生院后定期上挂带教,以利于年轻中医药人员技术的更新与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
  2.发挥老中医的带教作用。制定好老中医带徒的政策,推行中医跟师带徒实践,将老中医带徒作为评选县区级名医和农村名医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农村区域内各级名中医每3年应带教2~3名青年中医药人员,对年度考核合格的名中医师承人员的所在单位给予特殊补助,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对中医药传承工作的积极性。
  3.尝试进行中青年中医药人员学历教育、进修和师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法。由于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将其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中医药人员的成长。
  4.设立区域中医药专员职位。以县(市)区为范围设立中医药专员,其职能是督促、指导、考核区域中医药发展,同时保证中医药人员的工作、学习、需求有人专管。
  5.建立农村技术力量培训体系。在已执行的继续医学教育措施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农村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教育培训体系,组织专业人员研究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并建立师资队伍。此外,将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范畴,并与技术职称晋升挂钩。
  症结2
  参与公卫服务有难处
  1.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早已有之,但一直处于无序状态,主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并没有认识到传统医学和民间医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因而没有组织业内人士进行专门的挖掘、整理,进而形成有序的系统学科。
  2.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调查显示,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中的需求是比较高的,但目前的服务从内容、方法到形式,是否能真正符合民众的需求却有待实践的验证。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为例,村民和医务人员对“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和“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的选择率均较低。
  3.农村技术力量相对不足,推行难度较大。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需要提供服务者具备中西医贯通的知识,具备中医学和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这些在农村显得很薄弱。
  对策2
  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
  1.进一步发掘和整理传统方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体系。提倡以县域为基础,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对本区域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传统方法进行发掘,并进行科学整理。在此基础上,请省市级中医药机构的专家给予必要的指导,从理论、学术和技术方法上形成具有农村区域特色的、中医药参与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开展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推荐项目的调研,形成基本目录。2011年7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技术规范》只是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这项工作的起始。建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课题招标形式,委托中标地区或单位进行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的调研。通过调研,形成一部国家层面的《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推荐项目》,作为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目录。各省域可以此为蓝本,结合本区域特点,增删项目,同时形成本区域的操作细则。
  3.加强农村社区卫生的中医药服务力度。有研究发现,有中医就诊经历的慢性病患者愿意选择中医就诊的比例较没有中医就诊经历者高;同时,有中医医生的地区患有慢性病的居民选择中医就诊的比例也较高。以上研究说明,居民对中医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受医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应提高社区卫生人员对中医药服务的认知,通过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提高其服务技能。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