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江帆:盼着每个孩子都能“睡饱”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5-23 14:15:05 热度:488

本报记者 胡德荣

“对我们儿科医生来说,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看看是不是对儿童健康有益。”江帆说。

  继去年5月获得“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9月获得上海医务青年最高奖——“银蛇奖”一等奖之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研究室主任、儿童睡眠障碍诊治中心主任江帆又于今年5月3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接踵而来的荣誉面前,这位年轻的儿童睡眠研究专家仍只看重自己的责任:“睡眠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我盼着每个孩子都能‘睡饱’的那一天。”
  “好孩子是睡出来的,这话并非耸人听闻”
  在一项持续十几年的课题中,江帆做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涵盖9省市、30250名儿童的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获得了一系列不同年龄段儿童睡眠时间、睡眠习惯、睡眠质量、常见睡眠问题发生率等基础性数据,不仅填补了我国儿童睡眠资料的空白,还首次提出了中国儿童睡眠不足已成肥胖高危因素的论断,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慢性睡眠不足对儿童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具有隐匿性和不可逆性。
  “我们在上海做了10个区县的儿童睡眠研究,结果发现睡眠时间小于9小时的孩子,其注意力、自觉性、同学关系等方面明显差于睡眠充足的孩子。好孩子是睡出来的,这话并非耸人听闻。”接受记者采访时,江帆严肃地说。江帆建议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每天要睡10小时,中学生则为9小时。
  针对社会上的“择校热”,江帆曾在研究中将实验对象分成三组:第一组平时和周末都睡少于9小时,第二组的睡眠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第三组则是平时睡不够,到周末补一到两个小时。结果出人意料,表现最糟糕的不是第一组,而是第三组。“睡眠是有个体差异的!”在补偿睡眠时间超过一小时的儿童中,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率高达33.8%。江帆认为,儿童补睡越多,提示他们日常睡眠不足的现象越严重,家长更应该保障他们平时的睡眠时间,而不是指望在休息日大睡特睡。
  江帆新近又主持了一项针对上海市10所小学2249名五年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平时与周末睡眠时间均充足(大于或等于10小时)的儿童只有234人,仅占总量的11.5%。“这意味着,上海市小学五年级学生中仅有一成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说起这些,江帆的语气显得沉重起来。
  “让孩子每天多睡一个小时,这比择校重要得多。能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小学的‘第一主课’应是睡觉,因为没有睡好就没有健康。”江帆说。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她还拿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证据。一项针对上海小学生的实验显示,睡眠时间少于9小时的孩子,在注意力、学习能力、学业成绩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明显差于睡眠充足的孩子,男生尤甚。
  “考虑到短期内难以改变课业负担重的局面,所以改变上学时间或许是个适宜的好方法。”江帆的研究已经促使上海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迟上海市中小学生到校时间以保证睡眠时间的政策。教育部还将上海的这一实施方案向全国推广,让孩子每天多睡一小时。
  把引发“垃圾睡眠”的电子屏幕清除出卧室
  躺在床头对着手机狂刷微博、微信,或抱着平板电脑大玩“保卫萝卜”,或把手机放在枕边追剧直至深夜,这是当下许多人的睡前状态。
  英国睡眠委员会已把由于使用手机、计算机和电视等电子设备造成干扰而导致的低质量睡眠定义为“垃圾睡眠”。江帆说,“垃圾睡眠”已成为青少年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美国儿科学杂志》载文称,电子屏幕暴露与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症的发生都有关,在8~18岁的青少年中,患孤独症、多动症、自闭症等疾病的儿童,相比正常儿童接触电子游戏的时间明显要多。
  人的睡眠可分为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两种状态。其中,快动眼睡眠时期大脑活跃,做梦就出现在此时,而在非快动眼睡眠时期,人们能进入深睡眠。这两种状态交替出现在睡眠过程中,只有保持合适的睡眠节奏,才能保证高质量睡眠。而电子屏幕产生的人造光会抑制大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后者的最大功能正是保证人体的睡眠节奏。
  “对于儿童,国外的共识是晚上6时以后就尽量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把电视机搬出卧室,每天接触各种电子媒体的时间应少于两小时。”江帆介绍说,“但现在的问题是,一到寒暑假,孩子们就犹如脱缰的野马,作息完全被打乱,日夜颠倒地打游戏、看电视。”
  令江帆焦急的是,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2012年上海的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我国儿童卧室内有电视或电脑的比例分别从18.5%、18.3%上升至30.4%、26.1%。江帆分析说:“电子产品带来的‘光暴露’问题,不仅会抑制大脑分泌松果体素(一种有助睡眠的荷尔蒙),也会因为让孩子过度兴奋导致他们长时间停留在浅睡眠状态。”
  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看看是不是对儿童健康有益
  江帆从1993年开始接触医学,至今已有整整20个年头了。她说:“我有三个角色,首先是一位医生,一位普通的儿科医生,所以我每周都要在门诊看很多病人。同时,我也是一位老师,上海交大医学院的老师,要给学生讲课,带学生做研究。但我更是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科研的舞台不仅在医院,更多是在社区、学校。我愿和我们的老师、家长联手,来守护我们孩子的健康。”
  最初选择医学,江帆的想法很简单:学会给人看病,能治好别人的病。后来,她有幸受教于我国著名儿童保健专家沈晓明教授,第一次与沈教授见面就被他的一句话给深深震撼了。“老师说,如果你是一位好大夫,那你是会看好病的。如果你是一位更好的大夫,你就能看好一位病人。你看的就不仅仅是他的病,你还会关心他的心情,关心他的家人。但如果你是一位优秀的大夫、最棒的医生,你有可能看好整个社区、整个人群的疾病。”导师的话她铭记在心,并决心以此为理想,在心里装下整个她要关注的人群——儿童。
  “对我们儿科医生来说,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看看是不是对儿童健康有益。这才是真正的金标准。”即便现在已经担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一职,江帆依然不忘初心。那间并不宽敞的小诊室,依然被她视作呵护花朵的园地,不惜在其中抛洒汗水。就算再忙,每周她都会抽出两个半天接待门诊的孩子。“小诊室是我联系儿童病人的桥梁和纽带,临床科研中不少独到的思路和创新的想法就来自于这里。”
  “关心病人的心情,关心病人的家人”也是江帆历来坚持的原则。“我们这里,1/5的病床上躺着的都是重症患儿。有时家长不能随便进出重症监护室,一方面担心孩子的状况,一方面还要承担昂贵的费用,这种心理确实需要我们进行换位思考。通常,我们会想办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的爸爸妈妈走进监护室看看孩子。这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尽管时间很短,却有效缓解了焦虑与紧张。”江帆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