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心脏支架手术室亲历记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5-02-12 22:08:35 热度:432

  新华网合肥2月11日电题:心脏支架手术室亲历记
  新华社记者鲍晓菁
  一根细若毛发的导线牵引着小小的金属支架,置入被堵塞的心脏血管,就可以拯救缺血的心肌,让可能随时猝死的病人不再命悬一线——这就是神奇的心脏支架手术。
  2月10日,记者来到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介入手术室,体验了医护人员的工作。
  从狭窄的医护人员通道进入治疗室,首先要换上拖鞋和手术服。为了防止电辐射外漏,治疗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连个窗户都没有,非常憋闷。采光全靠日光灯,一旁的护士称,从早上八点进来,要呆到晚上十点以后才能出去,外面什么天气都不知道。
  治疗室外间是医生办公室,几台电脑上都登陆着“冠心病介入治疗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主任医师马礼坤告诉记者,他们每做一例手术,都要将术前的造影、手术支架放置过程中的造影以及相关病例录入系统。
  “如果心脏支架手术开展情况真的像网络传言那样混乱,卫计委早就要整顿了。”马礼坤称,他作为专家还曾去西部省市进行抽查,目前从临床大数据上看,这项技术安全有效,已经挽救了成千上万的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对于发生急性心梗患者,是公认的救命方法。
  进入里间,是心血管介入治疗室的控制室,与手术室只隔着一块透明的观察窗、一道厚重的铅门。这里就是手术的“指挥中心”。
  据介绍,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的介入室每年要做6000例左右手术,其中约有1700例是支架手术,是安徽省目前做支架手术最多的医院。
  马礼坤坐在电脑前仔细观察着手术中的造影,不时地通过话筒指导手术室里做介入的医生。
  “放323?”“是的!”“放在这个位置可以吗?”“可以!就是这个位置!”医生之间的交流果断干脆。
  “323就是指支架的尺寸,长3厘米,宽2.3毫米。我们要根据血管堵塞的位置、情况决定放什么样的支架。”马礼坤解释。
  控制室的墙上贴着今天要做的病人名单。“一共十九个,估计今天又要忙到十一二点。还不算急救的。”医生一边数一边说。
  手术室里正在接受支架置入的是一名60岁的孙姓男性。去年12月份查出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已经做了一个支架,医生嘱咐让他一个月后前来复查,这次是第二次手术,需要再放入一个支架。
  病人家属被医生请入控制室,马礼坤指着屏幕上的造影给她看:“上次做支架,这一根血管已经通了,这次需要再做一个,你看这个位置阻塞很严重。”
  “好的。我们听您的。”
  “这次只要一个支架就可以了。”
  “只有一个,那给他做个进口的吧。”
  “你是什么医保?”
  “省医保。”
  “哦,那还可以,进口的要比国产的贵几千块钱。那你决定了,就签字吧。”
  马礼坤仔细地向患者家属解释,分两次手术,病人的恢复情况会好一点。但是支架手术不是“万能术”,术后依然要注意饮食和休息,不能吸烟喝酒。
  “这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手术。”马礼坤隔着玻璃指着手术室里的医生、助手和护士说,将导管放入血管中,再用直径仅有0.014英寸的导线牵引着球囊,精确地放入血管堵塞狭窄的病变部位,之后放入支架、撤离球囊和导管、导线,这全靠医生指尖上的经验。
  国外有规定,一般要积累100例至150例介入手术的助手经验后,才能够亲自做支架置入。像省立医院这样手术量大的医院,也需要三到四年才能培养一名介入医生。
  “急诊!急诊!”
  医生们刚刚将老孙推走,还没来得及卸下身上沉重的铅衣喘口气,外间有声音传了进来。
  “心肌梗死这个病可怕,就是因为发病太快。我们有大约10%的病人都是急诊。一旦发生梗死,做搭桥根本来不及,送过来做支架,效果也没有发病前做好。急性心梗里有20%的人还来不及送到医院就死了。如果他们能提前做支架,就很可能不会丧命。”马礼坤说。
  由于手术室里的辐射非常强,医护人员都需要穿着铅块做的防护服才能进入。一般女性穿的是两件套。上身是一个塑胶马甲,前后装着铅块,下身是一个围裙,脖子上还要套上铅块围成的“围脖”,整套装备超过三十斤重。而男性的是一件塑胶大袍子,前后都是铅块。记者试穿了一下,觉得腿都打弯,胳膊也抬不起来。
  而穿着铅衣的医护人员在跑动着:造影、麻醉、手术。这样的工作,他们要持续做十几个小时。手术室里非常闷热,塑胶衣也不透气,他们满头大汗。
  “也有纳米新材料的,但是那个比较贵。”医生们说,铅衣也仅能防护住重要的脏器、淋巴部位,而胳膊头脸还都是在辐射范围内的。“做一次造影、采集一个体位就等于拍几百张X光,更不要提做支架手术长时间在手术室里吃射线了。
  让医护人员觉得欣慰的是,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病人避免了心肌梗死。
  “我们这里做过年纪最大的病人是97岁,你让她开胸?她做个阑尾手术都不一定能挺过来。还有病人做了搭桥,结果桥都堵了,又到我们这里做支架,现在也很不错。”马礼坤说,“救人的成就感,不是钱能衡量的。可能有个别医生收回扣,但看看临床上的实际情况,这么多病人因此得以生存,说明我们现在的心脏支架手术还是很规范很有效的。”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