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坚持“三个面向”发展中医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5-04-02 15:43:13 热度:521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 沈骥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中医药系统要更加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大力弘扬“大医精诚”文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各市、县卫生计生委一把手是中医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做到中医药工作同卫生计生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
    •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面临“基层服务能力弱、社会认知提升慢、三名战略推进难”等关键问题。为此,各级中医药部门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当前,四川省中医药系统首先要适应新常态,包括深化改革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厉行法治新常态、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其次要顺应新趋势,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群众健康需求多元化和包括中医药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趋势。再其次要遵循新要求,四川省今年工作最为重要的新要求就是从严治党,坚持改革理念和法治思维。当前,四川省中医药工作重中之重是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加强整体设计、长远谋划,理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四川省中医药工作改革发展路径。
    认真研判发展形势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是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要求之后,再次将中医药放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中医药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也多次提到和谈到在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中中医药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刘延东副总理批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意义重大。这是对新时期中医药工作既全面又精辟的定位。
    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应有之义。中医药在解决病有所医和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突出治未病、弘扬大医精诚等理念,在解决多发病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中医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健康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要把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药产业纳入健康服务业之中积极推进,这不仅能满足人们对中医养生保健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横跨一、二、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界最为举世瞩目的创造有两项:一是成千上万的中成药的开发和普及,惠及了亿万群众。二是中西医结合派生出了规模性中医医院,为广大患者提供海量的中医药服务。但也有些问题值得反思,如中医院姓“中”的问题;中医服务技术标准化、可普及推广等问题;中西医结合相长相扶没有刚性政策支持和相关措施支撑。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美誉,中医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较强的区位优势。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出将四川省建成西部乃至全国的中医药发展高地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区域中心,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的目标。但是,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不足、不平衡,目前依然是基本省情,离中医药强省尚有差距。
    为此,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着力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整体设计和长远谋划。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变战略为措施,变目标为指标,变计划为行动:一是要谋划全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把中医药工作纳入卫生计生工作的全局统筹规划。要以问题为导向,定期专题研究中医药工作,解决当地中医药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二是要实施“一把手工程”。各市、县卫生计生委一把手是中医药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做到中医药工作同卫生计生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无论一把手还是分管领导,在领导管理中医药工作时,都要注意做到管理学上的“三好”:融合贯通比独门独户好、众人拾柴比独雁孤飞好、齐头并进比各自为政好。三是要建好中医药管理机构。各市(州)卫生计生委要增挂市(州)中医药管理局牌子,并独立设置中医科(处)(三州要设立藏医科),配备专职中医药管理人员。在执法监督方面,要加强中医药执法监督队伍和工作,加强行业监督管理。
    全面服务医改大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中医药系统要更加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于医改大局。
    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四川省是中国第一个开展分级诊疗的人口大省。中医院的干部职工要把实施分级诊疗工作放在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结合中医院实际,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按照功能定位开展相应工作。要推进大型中医医院“限量、提质、增效、促延”,促进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增量、提质、升级、促沉”。要建立完善好双向转诊机制。在各层级双向转诊中,各级中医医院要作为定点转诊医院,特别鼓励和引导中医医院与上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以“双向转诊”为主的医院联合体。要加强对名中医“号源”的基层预约管理,缓解“排长队、候长时”现象。
    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
    要通过医保支付、价格形成、绩效考评等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提供和利用的鼓励政策,通过推动建立适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人员积极性。要按照国家关于医改的决策部署,结合四川实际,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市州中医院(民族医院)要全覆盖建立,内地县区中医院成立建设要达到95%,在藏区5万人左右的人口小县不主张独立设置藏医院,但是要尽快实现县藏医院与县人民医院的双挂牌、两加强。
    大力弘扬“大医精诚”文化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当前医改的要务之一,《大医精诚》是中医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现在医疗服务“好事不得好、付出不认可”的现象根本原因是医德医风滑坡和沟通理解不够。中医药系统有其优良传统,要继续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出楷模,并以此引领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上上台阶,为深化医改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支持。
    始终坚持“三个面向”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面临“基层服务能力弱、社会认知提升慢、三名战略推进难”等关键问题。为此,各级中医药部门要坚持“三个面向”。虽然这个问题讲了8年,已经逐渐清晰、逐渐明细,但还需要逐渐深化落实。
    坚持面向基层
    一是要加强各级各类医院中医科建设和各科室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应用,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得到中医药诊疗的实惠。二是县级中医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着力推动中医院姓“中”取得率先突破,进一步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三是要坚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切实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科和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四是要继续深化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进学校、进工地”活动,开展中药大锅汤、推拿按摩、醋熏等防病治病活动,为基层群众服务。
    坚持面向社会
    一是要大力宣传倡导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提高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群众认可度。二是要为社会办中医机构预留足够发展空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创办中医医院和中医药知名连锁店。三是率先在中医药系统全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制定扶持“小微”中医诊所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医名师名家(包括退休的专家)开办诊所,开展民营中医“爱心诊所”评选活动,研究启动“百姓爱戴的百佳中医师”评选。四是要在健康服务业的推进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保健、健康养老等新型服务业态。五是大力弘扬中医药精深的文化传承和哲学思想,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文化一条街”和“中药种植观光园”建设,特别是“一条街”要有中药材之花,中医药博物馆,五禽戏和武术的展示,精美药膳、药浴和足浴等保健服务,还要有中医诊所、中医防病治病科普宣传等等。
    坚持面向未来
    一是要贡献于中医药现代化,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把企业和中医机构作为创新主体,推动医疗、科研、企业相协调,大力提升中医药标准化和可推广性。二是要服务于中医药全球化,紧紧抓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机遇,启动全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区建设,推动四川中医药“走出去”。三是要着力于“三名”战略。
    关于名医,一方面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医名医大家、中医临床大家,着力解决好中医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问题,开展拔尖中医人才评选;另一方面是要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全力构建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与四川省医药“四大”创新平台共享资源,着力提升省中医药科学院的创新能力,造就一批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关于名科,要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建设,增强中医临床研究与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及技术辐射能力,在国家中医药服务和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龙头作用;要加强大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在全国打造一批一流的四川中医名科;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强化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等13个试点单位中医“治未病”能力建设。
    关于名院,要加快推进省治未病中心和省级藏医院建设,着力推进省中医医院和省骨科医院外延发展;着力解决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省第二中医医院“服务环境差、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要优化布局、多措并举,寻找新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要着力推动华西医院做好做强中西医结合科,力推四川医科大学举办附属中医专科医院,川北医学院举办附属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举办附属糖尿病专科医院等;推动“十大”市级名牌中医医院建设和“三大”州级民族医医院建设,每个市(州)、县(区)也要考虑名院建设,大家上下齐努力,创办一批名牌中医医院。
    加快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不断推进中西医结合,特别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一把手要真正“热爱中医、研究中医、加强中医”,全力支持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