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杏林路上,我们奋力前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5-04-08 11:05:08 热度:1143

——记新院开诊后的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通讯员 蒋雨杉

涪陵区中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在新院开诊仪式现场合影留念

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方明金副主任(右二)和涪陵区副区长徐瑛(右一)来院调研工作,涪陵区中医院院长李滨(左三)陪同

尚学严谨的医疗团队

    2014年12月30日,在一个简短而隆重的仪式上,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瑛宣布“涪陵区中医院新院正式开诊”。这所从立项到投用,历时4年多时间,耗资3.5亿元,承载了涪陵区三届领导班子,无数杏林同仁和百万市民厚望的崭新医院,终于投入了使用。至此,这家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拥有了一个总院,三个分院,开放病床数达到了874张。优美的诊疗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技术精湛的医疗团队和智能化管理的理念,让涪陵区中医院如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中医事业发展蓝天上翱翔。
    各方合力,终成正果
    新院开诊,医院总体规模扩大,硬件设施连着上了几个台阶,是值得欣喜的事情。然而,涪陵区中医院的员工们,在喜庆的同时,也禁不住感慨万千。
    十余年前,涪陵区中医院在周边几个区县的中医院里,较早通过了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的验收。那时候,医院是走在同类型医院的前列。然而,在这之后不久,由于三峡移民迁建,老城区改造,涪陵区中医院配合政府的城区改造工作,先后失去了一个门诊部和一个住院部,院区变得异常狭小。在周边的兄弟医院借着国家医保和新农合政策,不断扩大规模、更新设备,业务收入突飞猛进的时候,涪陵区中医院却因为各种原因进步缓慢,收入增幅不大,直接导致了医院经营困难,人才流失。
    “21世纪的前十年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苦难的十年。”新院开诊现场,不少在中医院工作了多年的老员工都这么形容前几年医院的困局。
    但值得肯定的是,涪陵区委、区政府,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一贯支持辖区内的中医药工作。涪陵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于中医院的困难也多次呼吁。到了2010年,区委、区政府下定决心,由政府全额出资,在涪陵新城区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的标准修建中医院新院。这个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完成,奇迹般的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后就是各路施工大军迅速开进场内开始施工。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涪陵区的区委书记换了,区长更是已经换了两届。投入的建设资金也由开始预想的4500万节节攀升,最终定格在3.5亿元。但是涪陵区委、区政府的历届领导,都意志坚定的持续投入,对中医院新院建设的决心从未动摇。
    到了2014年,中医院新院工程进入了收尾阶段,各种各样的事情更是纷絮繁杂。分管卫生系统的副区长徐瑛亲自挂帅,成立了中医院新院开诊工作小组,将财政、公安、消防、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各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纳入这个工作小组。定期开会,特事特办,以最大的可能,加速完成了新院开诊前的各项政府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有力地保证了新院的顺利开诊。
    重庆市和涪陵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也对新院的建设极为关注。多次组织起来,一起到新院工地视察访问。对新院的建设进度不断的广泛宣传,引起了全区群众的高度关注。对新院建设遇到的困难,也各显其能,在各自的领域为新院建设排忧解难。
    重庆市卫计委对涪陵区中医院新院建设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重庆市卫计委分管中医工作的方明金副主任,多次到新院工地视察,为新院建设的各种困难提供市卫计委力所能及的帮助。组织重庆市的中医界前辈们到新院参观,联系重庆市的高等级医院的领导到新院访问,尽最大可能为新院建设献言献策。
    涪陵区卫计委更是把涪陵区中医院新院建设作为本部门的头等大事,派冉茂太副主任长期蹲守中医院,负责新院建设的具体工作。其他领导也隔三岔五地往工地跑。对于建设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卫计委层面能解决的马上当场就办,不能解决的就带着中医院的相关领导往返于各个部门。
    中医院的职工们,对于这所承载了全院职工理想和荣光的新院,也付出百分百的热忱和极大的努力。分管基建的副院长刘培舰,四年来绝大多数时间泡在工地上,几年下来,四十多岁的他已经是两鬓发白,皮肤黝黑,戴上工程帽,穿上工作服,活脱脱的就是一个普通工人。而医院的基建科科长龚学用,更是在新院开诊后不久就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住进了病房。
    到了2014年12月30日这一天,这家环境优美、设备精良,崭新的涪陵区中医院新院,终于顺利开诊!
    传承传统,新院新潮
    这是一家怎样的新院呢?
    步入新院大门,首先感觉的就是大。占地8亩的院前广场,顿时使人心旷神怡。进入门诊大厅,空间高度达到20米的门诊大厅和10米高的“岐黄问道”青铜浮雕,更是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医院气势的恢宏和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宽阔的通道是功能齐全的门诊科室、清洁宽敞的住院部、设备仪器先进的各个辅助科室。无不让人感受到,这是一所崭新的“高大上”的医院。
    “这只是医院的表象而已。新院的精华还有更多的要细细品味才能发现。”涪陵区中医院李滨院长说,“我们建设新院的理念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在凸显中医传统文化、尊崇历代先贤传承的同时,还要着力打造一所现代化、智能化的医院。使传统和现代兼收并蓄,中医也是可以很现代,很潮流的。”
    的确,中医院新院确实很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在长达两百多米的门诊长廊里,医院沿着长廊做了一面中药文化墙。从先秦时代古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到春秋战国时代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再到汉唐盛世药学的兴盛,宋代官方药政的完善,明代私人修著本草的辉煌成就一直到共和国建立后中药学的又一次兴盛,非常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传统医药学的发展脉络。
    在医院面积宽广的绿化草坪上,医院还计划树立两册竹简形式的大型雕刻,介绍中医的发展史和医院的院史。在各个门诊单元的长墙上,还计划推出中医理论体系的介绍。
    “我们始终对杏林界的前辈先贤们保持最大的敬意。我们始终牢记我们从事的工作已经传承了数千年。”李滨院长说。
    在牢记传承,不忘先贤的同时,这又是一家极为现代化,有着一定的超前意识,带着一丝科幻感的医院。
    “我们正在建设智慧化药房,智能化医院。”李滨院长介绍道,“我们已经实现了药品的自动包装和自动分发。医生在开具处方出来后,门诊患者很快就能在自动发药机那里拿到需要的药品。另外,全院的物流轨道已经铺设完毕,下一步,住院患者的药物也将通过物流轨道由电脑控制自动运输。接下来,我们还要实现全院WIFI全覆盖,到时候,医院的医生护士查房,就是人手一个IPAD,在患者床旁就可以完成既往病历资料的查阅、当日医嘱的下达等。”
    “中医是古老和有深厚底蕴的。但中医也应该是现代和先进的。事实上中国数千年里历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中药学家,大多数都是那个时代思维活跃,引领时代的先行者。”李滨院长说。
    患者至上,以人为本
    当然,这些东西都还是可以归纳进硬件这一范畴。再好的医院,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去管理、去使用,也是不行的。对此,涪陵区卫计委和涪陵区中医院的领导层有着清醒的认识。
    为了保证新院开诊后,医院有足够的医疗人才储备。涪陵区卫计委早就计划将涪陵区范围内最强的一家一级甲等医院并入中医院。在新院开诊前一年,两院成功的合并。这一举措,极大的充实了中医院的人才储备和医疗服务能力,科室设置上也更加的完善。
    中医院从2010年新院建设项目立项开始,就在为着新院开诊进行着人才储备。四年来,医院外派进修的医生、护士达到二十多人。其中的风湿、肾病、ICU等专科进修,是医院以前没有的,有效的弥补了医院临床科室设置的短板。在新院开诊前一年,陆续招收医学硕士、医学学士三十多人,护士五十多人,其他辅助后勤科室工作人员十多人。为新院开诊做好了人才储备和学科建设的储备。可以说,两院合并,自身培养,外出进修和大力吸纳新生力量等诸多举措,有力保障了新院顺利开诊的同时,原有的三个院区仍能继续保持有效运转。
    现在,涪陵区中医院拥有一总三分院的格局。总院(即新院)科室设置齐全,临床科室的设置涵盖了人体的九大系统,没有明显的短板。三个分院,一个是以中医为主,拥有各种中医理疗保养康复手段的大中医馆;一个是设有神志病科和老年病科,以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为主的疗养康复医院;一个设置综合内科,承担部分社区医院的功能。全院职工562人,其中高级职称58人。业务用房面积76000多平方米,开放床位874张。具备了近期内向三级甲等中医院前进的基础。
    “天下万物,以人为本。硬件条件再好的医院,如果没有合适的人来管理和运作,都不能算真正的好医院。”李滨院长说,“我们深知这一点,也时刻以此来警醒自己。千万不能因为有了好的设备,好的环境就轻忽大意。医院现在除了花大力气引进各方人才外,还要强化各种管理制度。努力建设科学、规范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和监督,实现优质硬件和优质软件的完美结合。让涪陵区的人民群众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保证党委、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和医院职工们为了这所新院所耗费的心血不会白费。”
    展望未来,目标远大
    涪陵区中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中医为本,为涪陵区人民提供了优质的中医服务。拥有相当数量的名老中医和不少各具特色的科室,在涪陵区及其周边区县范围内积累了相当良好的口碑。
    医院有一个国家重点专科(脑病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科(针灸康复科、肛肠科),2个市级重点专科(骨科、肺病科),1个市级特色专科(糖尿病科),和1个区级重点学科老年病科。此外,医院的口腔科、皮肤科在本区域内久负盛名,中医特色科室心脑病科、肝胆病科、脾胃病科、肾病、中医妇科、风湿病科也享一定声誉,肿瘤科、神志病科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新院开诊后,医院在近中期的目标是:2015年启动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工作,2017年建成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20年建成渝中南区域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业务用房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病床数达到1600张以上。专业医技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其中博士研究生达5人、硕士研究生达50人以上,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和全院技术人员之比超过20%。临床医技科室设置方面,以人体九大系统为基准,设置脑病、肺病、脾胃病、心血管、内分泌、风湿病、肾病等专业,建成完备的大内科系统。同时强化外科、妇产、产科、儿科、麻醉科、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等科室。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继续加强原有的针灸、推拿、康复、皮肤病、口腔、肛肠等中医药优势突出的科室。药学部、检验科、功能检查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输血科、营养科等医技辅助科室设置齐全。至2020年,建成国家重点临床学科1个,国家重点专科2~3个,国家特色专科3~5个,市级重点学科1~2个,市级重点专科3~5个,市级特色专科3~5个。在2020年之前,新增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中药制剂大楼3000平方米,医技大楼5000平方米,中医康复理疗中心10000平方米,中医药培训基地8000平方米。至2020年,医院年门急诊病人数量超过35万人次,区外病人比例超过30%。年出院病人数量超过30000人次,区外病人比例超过30%。新增或创新技术项目累计超过10项。病床入住率超过95%,治愈好转率超过90%。
    总之,医院将要立足于“中”,大力进行本区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努力实现与院、校、企业联合科研,使医院成为渝中南地区知名度高、社会认同度高、医教研有机结合的区域中医医疗卫生中心。
    “新院的开诊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听到这句称赞,医院的职工们微笑着回答:“成功?我们才刚上路诶……”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