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把传统医药发展出“现代范儿”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5-06-09 15:22:15 热度:458

——记第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本报记者  崔  芳

图为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启动仪式。

图为大会开幕式院士专家领导合影。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石家庄生物医药院士工作站启动仪式在石家庄以岭健康城隆重开幕。钟南山、樊代明、张伯礼等20余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等领导以及来自英国、加拿大、荷兰等10余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2000余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会议同时还在各省市设立近380个视频分会场,向全国近35000名医生进行直播……
  自2005年以来,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已逐步成为中医药界的国际学术盛会。规模越来越大,参会人数屡创新高,深受海内外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专家好评。作为传统医药典型代表的络病学,其学术、研发、科技,发展出突出的“国际范儿、现代范儿”,其背后的经验、策略,或许能为面向未来的中医药发展提供启迪。
  理论创新:
  驱动疾病防治新突破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会见世卫组织官员、出访外国等多个场合多次讲到,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先行者;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如何让这个“先行者”、这把“钥匙”开启传统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里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认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中医药虽然要“补己之短”,积极吸纳现代科技,充分借鉴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更重要的还是“扬己之长”,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同时百花齐放,让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如此,才能促进中医理论不断创新,推动学术的发展。而学术的每一步创新发展,都意味着在此基础上的疾病防治的产学研有了新突破的可能。
  络病理论创新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和形成的。以吴以岭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基于近三千年络病防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络病理论研究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首次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变”概念。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初始干预目前高发的血管病变,阻断心脑血管发病事件链,在用中药消融斑块、稳定斑块,改善冠脉痉挛以及整合调节复杂性心律失常,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等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同时,创新研究对于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脑中风、恶性肿瘤等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开辟了心、脑、肾从微血管病变防治开始,进而阻断重大疾病发生的有效新途径。由此诞生的国家创新药物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等均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显示出了络病理论创新的巨大临床价值,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项,中医络病诊疗方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科研破局:
  严格循证引起高度关注
  有了创新理论和药物,下一步则是要“真刀真枪”地证明疗效。而长期以来,在人们眼中,中医药的疗效证明始终让人完全信服:一方面,中医药临床中常以神奇、显著的疗效让人惊叹,尤其是在一些现代医院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老大难”领域屡建奇功;而另一方面,中医药治病机理却又难以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解释,由于君臣佐使、寒热温凉等中医药理论被认为虚玄化,而被现代科研界认可的规范、严格的循证医学研究,中医药又迟迟跟不上,于是中医药有时又被诟病“糊里糊涂治好病”。
  中医药发展要走出“现代范儿”,就需要在科研领域彻底破局,证明自己。可喜的是,本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宣布,围绕络病理论及其创新药物展开的一系列大型科研,用循证医学证据展示了中药的强大,并提示中医药也能走出一条坚实的循证之路。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刊登了中药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循证医学研究成果,并评论“让衰竭的心脏更加强劲——中医药开启了心力衰竭协同作用的希望之门”;由山东大学张运院士带领的团队完成的通心络稳定易损斑块的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编辑部配发的评论《传统中医药对现代医学挑战》,称“本研究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由张伯礼院士、高润霖院士、张澍教授担任顾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为组长单位,联合国内30家三甲医院历时两年完成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循证医学研究2014年8月揭盲,研究结果让业界感到了惊喜……
  近年来,络病理论创新性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络病研究更成为海内外中西医研究的焦点与热点。据了解,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相继成立,29个省市建立了络病分会,从事络病学研究的委员上万人,一大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物学专家学者,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庞大研究群体。美国哈佛医学院、德州大学医学院、贝勒医学院、耶鲁大学、杰克逊实验室及英国卡迪夫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相继与吴以岭院士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新加坡、美国的医学院校开设了《络病学》英文课程,并成立了“欧洲络病学会”。
  在这次络病大会期间,吴以岭领衔的团队又分别与钟南山、张运、张伯礼、姚新生、王辰、杨宝峰、于金明等院士签约了7项络病相关科研合作项目;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合作开展的“通心络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课题,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合作开展的“中药肌萎灵冻干粉质量及作用机制研究” 课题,均列入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继2013年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联合建立医药研究中心后,本次大会上,“荷兰莱顿大学-以岭医药研究院医药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理论、科研走出去,成果、效果显出来。迎难而上的循证之路,终于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开辟了宽阔的发展空间。
  把握大势:
  “五位一体”极具示范意义
  俗语说,“顺势而为,事半功倍”。打造具有“现代范儿”的医药发展之路,尤其需要了解大势,并顺应形势。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本届大会开幕式讲话中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医药的大势即为深刻认识到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还在本届大会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全球和国内制药行业的大势。陈凯先认为,全球行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药物研发重心随世界疾病谱变化,心脑血管相关慢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医药产业是社会刚性需求,始终保持持续增长;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崛起,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等;基础研究是药物创新原动力,理论突破成为亮点;化学药主导市场,生物药快速成长。
  而国际市场面临的问题是:研发投入持续高涨,投入产出比持续降低,药物开发风险增加。二期临床成功率从2006年度~2007年度的28%,降至2008年~2009年的18%,三期临床成功率平均已降至50%左右。以阿尔茨海默药物研发为例,10年间高达99.6%的临床实验都以失败告终。而大多数中药新药在实验之初,临床效果已得到验证的事实,就变得尤为可贵。
  基于上述原因,未来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将需要企业与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技术融合刺激医药产业发展,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引领行业发展,研发向治疗新机制转变,关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研发等。“世界是渴求新药、好药的。为了这一目的,近年来FDA加快了审批程序,以维罗非尼为例,从提交申请到审批,只用了3.6个月。”陈凯先指出。
  而聚焦国内,一方面,中国医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已位列世界第二;另一方面,普惠药始终是国民健康基本保障。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化水平也在提升。但面临的问题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薄弱,药物研发仍以跟踪仿制为主,原始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产学研联盟虚化,创新机制和环境仍显欠缺,“大而不强”的局势尚未根本改变。在陈凯先看来,做国际范儿、现代范儿的中医药,就要从仿制为主走向创新为主,从制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
  “络病理论产学研发展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创新运行机制,通过理论创新、临床研究创新、工艺制剂技术创新、现代高新技术嵌入现代中药的生产过程,力图走出现代科技中药产业化创新之路。”吴以岭表示,同时,这个“五位一体”的体系,坚持立足原创优势的中医药科技资源,瞄准公众最为关注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突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加大投入,潜心研发。这种与时俱进,与势俱进,体现出了模式、体系的前瞻性优势。
  据悉,近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提出“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这标志着中医药国际化纳入国家顶层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下,络病学等传统医学成为各方合作的新领域,也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指明又一个“大势”。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