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秦怀金介绍我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的医学成果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5-09-11 07:58:39 热度:486

  大众健康之窗讯  2015年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会议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主持。
    宋树立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她说:“9月1日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每年9月的第三个公休日又是全国科普日,可以说9月份是做健康科普的盛大节日。所以我们特意把今天发布会的主题确定为‘科技与我’,并专门邀请到我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同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也是医科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以及国家癌症中心副主任、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明荣,共同结合医学科普这个专题,向大家介绍我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的医学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带给百姓的健康实惠。”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向长期关心支持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感谢,尤其是今天冒雨参加发布会,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健康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发展医药卫生科技是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不竭动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医药卫生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和优先领域,“十二五”以来,我国也在本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组织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一批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财政投入总计近300亿元。
  医药卫生科技的发展,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造就了众多医学大师和一大批中青年技术骨干。2010年至2014年,我国医学SCI期刊论文总量超过23万篇,居世界第2位;2011年以来,医药类专利申请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基因组学、干细胞、免疫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疾病诊防治技术与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至2014年,医药卫生科研成果共获得20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一等奖9项,占总数(57项)的16%;二等奖198项,占总数(990项)的20%。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中,就有吴孟超院士(2005年)、王忠诚院士(2008年)、王振义院士(2011年)等3位医学科技领域的获奖者。
  医药卫生科技的发展,提升了创新能力,丰富了常见、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手段,增强了疾病诊防治的规范化程度,提高了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能力,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为解决重大健康问题、提高健康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有力促进了重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
  我国重点疾病诊防治技术取得长足进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技术与策略不断更新,为减少发病、实现早诊早治、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新策略。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心脑血管病的人群队列研究取得了突破,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人群特点的高血压控制、脑卒中预防治疗及管理模式。在颅脑外科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优化了外科治疗方案,如王忠诚院士发明了脑干肿瘤等疑难脑病手术方法,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把我国神经外科手术带入世界领先行列。在肿瘤防治方面,针对我国常见多发的肺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等,重点加强早期诊断技术研发,提高了早诊率;研制了一批临床诊疗规范和关键技术,使治疗的规范化与精准化程度大大提高。王振义院士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疗法,开创了联合应用反式维甲酸和氧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先河,使五年生存率上升至95%,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
  二是有力促进了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提升
  “十一五”以来,以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为重点,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新型诊断技术、优化临床治疗方案、综合防控策略与措施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为降低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如,我国自主研发的艾滋病毒核酸检测试剂使检测窗口期由22天缩短至11天,已在全国血站投入使用,有效提高血液安全保障能力,为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和控制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重症肝病病死率高的难题,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肝系统,将急性和亚急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8%降至21%,慢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5%降至57%;新型结核杆菌快速检测试剂使检出率提高20%。
  针对近年来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发现难、危害严重、防治手段匮乏等难点,重点加强了技术体系和能力建设,建成覆盖全国的“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技术网络体系”,突破病原体组合筛查等关键技术,使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的检测鉴定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应急性药物和疫苗研发、应急救治等技术平台,显著提升了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的转变。特别是在埃博拉疫情防控中,采取协同创新机制,短时间内完成诊断试剂研发并应用于西非实战,自主研发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抗体药物形成技术储备,为实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甲型H1N1流感防治科学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是有力促进了药物创新能力的提升
  坚持以临床用药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组织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在持续加强药物研发技术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类(种)疾病,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加快药物品种创新研发,已累计有85个创新药物获得批准,超过200个新药品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新药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靶向新药阿帕替尼、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药西达本胺等,均已成功上市,填补了临床空白;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戊型肝炎疫苗等,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完成一批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仿制创新和产业化,大幅降低了临床治疗费用;技术改造了200余种大品种药物,提高了药物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临床用药可及性。
  人民群众对提高健康水平的新期待是医药卫生科技工作的努力方向。我们将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需求,科学谋划部署医药卫生科技工作,为促进人民健康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欢迎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