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又到“草莓”谣言频发时,你能识破几个?

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时间:2018-03-13 06:21:01 热度:599

    春天,又到了草莓陆续上市的时节,一些关于草莓的传言也“重出江湖”。比如:草莓色泽太过鲜红,是被染了色;草莓的个头一个比一个大,是因为使用了膨大素;有些草莓尖端发白,是种植过程中使用了激素……这些传言都是真的吗?《中国医药报》社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请他为大家分辨与草莓有关的种种传言的真伪,还草莓一个“清白”。
    01
    现在,水果的产地常常被商家用来作为卖点吸引顾客,草莓当然也不例外。市场上的草莓有的来自四川,有的来自北京昌平等其他地方,各家都说自家草莓口味最好、营养最高。草莓产地和营养高低之间有必然关系吗?
阮光锋介绍:“不同产地的草莓在营养价值上的确会有一些差异。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草莓,有的含糖量低,维生素含量也较少;有的含糖量会高一些;有的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高。不过,草莓中90%以上都是水分,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很少,即便不同品种草莓的营养素含量略有差异,但整体相差并不多。所以,挑选草莓时不用太在意产地。”
    02
    不少消费者发现,吃完草莓用纸擦手时,纸上会留下红色的印记。于是,坊间就传出“草莓染色”的说法。这是真的吗?
    阮光锋表示,“颜色鲜艳的草莓是经过染料‘美容’的”这一说法基本不成立。首先,给草莓染色,色素很难分布均匀。其次,草莓中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它是水溶性的,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通常也会被储存在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当细胞破损时,这些储存的花青素就会随液泡中的水分流出。所以,破损的草莓会染红周边物体。但完整的草莓一般是不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因此,消费者如果遇到其出现异样的变色情况还是小心为宜。
    03
    网络上曾经流传“草莓打农药毒死蜜蜂,长期吃等于慢性自杀”的说法。草莓真的不可以长期食用吗?
阮光锋表示,该传言夸大了农药残留的危害。“任何食物都不可避免地含有农药残留,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数据来看,人们日常饮食摄入的蔬果农药残留并不多,是在安全限量范围内的。农药残留的确需要引起重视与警惕,但无须过度恐慌。”阮光锋说。阮光锋建议,对于草莓这类水果,用盐水清洗或用水果清洗剂浸泡,都可以帮助去除部分农药残留。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清洗方法都不能百分百地清除农药残留。
    04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女士表示,她在选购草莓时喜欢买个头大的,但又担心这是激素“催熟”的。个大草莓真的是因为打了激素吗?
    阮光锋表示:“通过个头和形状来判断草莓是不是使用了膨大素并不可靠。”他介绍,草莓的个头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草莓的品种是影响个头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品种的草莓个头就是比其他品种大。其次,通过杂交选育技术也能培养出个头大的草莓品种,欧美的草莓品种偏大主要就是选育的结果。此外,只要适当地进行疏花疏果,也可以得到个头更大的草莓。阮光锋同时强调,有些异常大的草莓确实存在使用膨大素的可能。不过,膨大素只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是非法化学药品。这类植物激素的使用量一般相对较低,且膨大素降解较快,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会发生降解。即使进入动物体内,膨大素也不会“赖着不走”而发生蓄积。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膨大素还是相对安全的。
    草莓鲜嫩多汁,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正值春季草莓上市的时候,一些“激素草莓”“膨大剂草莓”谣言又开始流传扩散,特别是“植物激素”引起“儿童性早熟”等说法更是引得人人自危。面对谣言,公众要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做到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