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最好的科研就是实践”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5-02-12 12:39:36 热度:559

——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郭卫教授

□ 本报记者 张林军  刘 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七号手术间,骶骨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刀、止血钳、钉子、锤子在主刀医生手中麻利地切换着……突然,一个医生没有及时夹住血管,患者顿时出血不止。主刀医生操着山东口音斥责道:“往这边夹,你看到了吗?给我止好血!”他忘了,当时一家电视台的摄像机正架在手术室。这位自信果敢高门大嗓的主刀医生就是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我国骨肿瘤科顶级专家——郭卫教授。

郭卫教授及助手在手术中

    郭卫是北大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自己的患者和所钟爱的专业,充满了发自内心的爱,但他对部下的暴脾气在医院也是出了名的。为此,郭卫教授颇有自知之明地对部下说:“跟着我,你们就自认倒霉吧!”但比这更出名的,是这位山东汉子的一双熟练使用手术刀的手——业内誉为骨肿瘤手术的“亚洲第一刀”。
    切肿瘤:要像木匠一样手巧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壮年,以前国内对于骨肿瘤的诊治缺乏成熟的规范,基本上诊断出来后就是截肢。在国际上,虽然保肢技术发展较早,但是骨盆、骶骨等复杂部位恶性肿瘤的整体切除仍然是巨大难题。
    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郭卫和他的团队率先在国内提出了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方法。“保肢首先要把肿瘤切除干净,和截肢一样干净。这意味着你得会切,把肿瘤切了,肢体还得保留下来。”郭卫说,除了四肢,恶性骨肿瘤也经常出现于脊柱、骶骨、骨盆等部位,不同部位的肿瘤有不同切法。
    郭卫遇事爱琢磨:不同部位的肿瘤怎么去切,什么入路合适,如何建立分级标准、分型标准,手术入路怎么实施……他形象地打比方说,骨肿瘤就像煮鸡蛋里面的蛋黄,你要把鸡蛋切开,把蛋黄取出来,但是不能让蛋黄有残留,所以取出来时得有一层薄薄的蛋清包着它。
    “第一个不满意,第二个不满意,从第十个开始满意,成百上千个手术后,慢慢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凭借它,郭卫教授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并且走上了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领奖台。
    这套理论体系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不同部位的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和功能重建策略,其总体疗效居国际领先,不仅使骨肿瘤患者的保肢率提升到90%以上,还捎带脚儿破解了骶骨、骨盆等部位骨肿瘤切除的国际性难题。
    谈到“切瘤有方”,郭卫不无自豪地说,他上大学之前曾做过木匠,“我经常开玩笑说,骨科大夫都应该在木工房锻炼锻炼。”
    搞科研:没想过独创出来个啥
    骨肿瘤切除手术的难不仅仅在于“切”。以骶骨和骨盆手术为例,它们在骨肿瘤手术中风险最大、死亡率最高,原因之一是骶骨与骨盆紧挨腹主动脉,手术过程中患者失血多,特别是骶骨肿瘤前后路联合切除手术,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也视为禁区,被国外同行称为“Unresectable operation”(不可切除的手术)。
    “在早期做骶骨肿瘤手术那个年代,一看血从手术室门口流出来了,就知道是做骶骨手术。每次病人上了手术台,我们都要祈祷,病人一定要活着下来。”郭卫告诉记者,之前做四肢手术会用止血带,但在骨盆和骶骨没办法用止血带。后来就想办法做个前路手术,把腹主动脉游离起来并临时扎住。这个方法虽然有效,但不够理想。之后,郭卫带领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一个小球囊放到腹主动脉中,再往球囊中注入生理盐水使它鼓起来,阻断腹主动脉出血。正是这个在国际上属于首创的技术,使骶骨肿瘤手术出血由10000毫升降低至平均2000毫升左右。
    其实,郭卫和他的团队的国际独创、首创远不止一个。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以前进行肢体功能重建,国外一般使用液氮或者高压锅处理病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骨头,植入后无法长入。后来,郭卫尝试用10%的生理盐水浸泡骨头,让癌细胞脱水死亡的同时又保护蛋白生成,植入后愈合性非常好。“高渗盐水灭活肿瘤骨回植”技术就这样诞生了。
    郭卫告诉记者,在国外做骶骨肿瘤切除手术分前后两个入路进行,需要两天时间。“中国的病人这么多,我们哪有那么多时间?我们有时一天要做两台手术。”现在,郭卫教授的团队四五个小时就能做完一台骶骨肿瘤切除手术。
    “其实,我们当年没想过要独创出来个啥。”郭卫说,“我们只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琢磨怎么解决问题罢了。”
    “这次项目拿了国家奖,简单来说,就是十余年来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他认为,“最好的科研就是实践”,科研要出成绩,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在临床实践中同样可以出成绩。
    带团队:严有严的道理
    郭卫带领的科室是国际上最大的骨肿瘤诊疗中心。100张病床,其中60张做手术,30张做化疗,10张做康复。20个大夫——其中19个是他带了多年的学生,此外还有30来个护士。他们每天接待一拨又一拨病人,做七八台骨肿瘤手术。在忙碌不迭中,还得小心翼翼地避免“挨骂”。
    采访的头一天,有医生又因没夹好血管挨骂:“你怎么临门一脚就不行呢,关键时候夹不准!”
    其实,让郭卫发火总是有原因的:手术台上动作不麻利、该缝一针的缝了两针等。查房时,对于患者出现的发烧等情况,郭卫总要让当班医生解释清楚,说不出来,不行!
    郭卫说,他这么严是有道理的,“做木匠,没做好可以再做一次;给人做手术,没做好再做一次是不可能的”。
    北大人民医院规定早上八点上班,郭卫要求科室所有人在七点之前进病房。他认为,八点是交班时间,交完班就得分头去忙,所以七点到八点之间就得该换药换药、该查房查房、该下医嘱下医嘱,一个环节没做好,后面就会很忙乱。“团队精神很重要。”郭卫强调。
    在骨肿瘤科,团队倒是很买郭卫的账。别的科室有很多护士离开,这个科室没走过一个。在同事眼里,“郭卫教授特有大哥范儿,全心全意地带团队,工作中特别严厉,工作之外对人又特别好,所以这个科室的人都特别齐心”。
    在采访中,郭卫说的最多的就是:“责任心”和“进取心”。正是这种责任心,让郭卫将获奖奖金全部捐献出来成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救助困难的骨肿瘤患者;正是这种进取心,郭卫和他的团队为大量患者成功保留了肢体功能,开创性地解决了骨盆肿瘤整块切除及骨盆环重建、儿童保肢、骶骨肿瘤整块切除等世界性难题,奠定了我国在恶性骨肿瘤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关链接
    郭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二级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学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国际骨肿瘤保肢学会(ISOLS)主席、亚太地区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APMSTS)主席。主持完成的“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系列研究”项目获201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并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