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腹部肥胖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第一要素

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4-02-08 14:03:25 热度:1580

韩东河(韩)

  肥胖使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所以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危害很大。肥胖不仅引起糖尿病、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痛风等疾病,而且导致癌症(乳房癌、子宫癌、大肠癌)的概率也很高。特别是,很多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腹部肥胖,并且还伴有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生活习惯疾病,将来患心肌梗死或中风的概率就会很高。如果肥胖的状态持续时间长,死亡率就会升高。高度肥胖的20~35岁的人,相比偏瘦的同龄人,死亡概率高达12倍。研究报道,如果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时,男女都会随着身体质量指数的增加,死亡率上升。
  通常,我们用身体质量指数判断肥胖程度。但是,仅仅用这种方法来判断,具有局限性。比如,肌肉多的人和脂肪多的人体重相同时,即使两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相同,也不能说明两个人所含有的脂肪量相同。所以,应该考虑其他的相关因素。其实,体内脂肪比率更为重要。检查腹部脂肪的代表性指标是腰围。过去,测量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时,如果男性超过1.0,女性超过0.85,就被认为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而最近出现了新的研究结果,仅用腰围就可以判断肥胖程度。也就是说,与臀围无关,腹部越大,肥胖程度就越高,危险系数也越大;反之,腰围越细,就越健康。
  腹部肥胖多见于男性。运动不足和过度的压力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受到精神压力以后,机体就会处于类似战时的饥荒状态。所以,人体就会以预防不知何时面临的饥饿为目的,把摄入的食物转换成脂肪堆积在体内。饮食不规律也会引起脂肪的过度堆积。结果,这些直接导致了肥胖。从而,气血也只能在身体表面的阳经络循环,腹部的五脏六腑等人体内部的阴经络就会被停滞。因此,腹部肥胖又会导致内脏肥胖。工作沉重、频繁的聚餐等,摄入过多的食物,或运动不足等原因,也会引起肥胖,但是持续的精神压力是引起包括肥胖在内的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腹部肥胖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第一要素。
  肥胖的人饮食习惯也有问题。这些人大多喜欢肉食、快餐和碳水化合物。因为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过多,又喜欢吃高热量而又没有营养的比萨或汉堡,而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用纤维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又不足。所以,虽然身体在发胖,但是他们总感觉无力。其实,我们人体中线粒体在制造能量(ATP)的过程中,所需的成分是谷物中含有的酶、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缺乏这些物质,肯定会感到无力。从而,活动量就会减少,身体又会发胖。而且,如果特定的营养物质不足,人体就会感到饥饿,发出补充相关营养物质的信号。但是,他们又喜欢把炸鸡块或猪肘当夜宵来充饥,所以就导致饮食结构的恶性循环。因此,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也能够变得苗条。
  一位33岁的未婚女性患有典型的高度肥胖(BMI32),并伴有哮喘、风疹和严重的打鼾。浮肿很严重,而且身体感到很沉重,走路都很吃力。她说,自己平时根本不运动、不挑食,而且喜欢吃肉和面食。于是,医生告诫她,要想治疗哮喘和风疹,必须要减肥。回去后,她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跑步;控制面食、碳水化合物和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并以蔬菜、粗粮(薏米)、坚果类和酱汤等自然食物为主食,调整了饮食习惯。结果,一个月后体重减轻了3kg。来医院复查时,气喘和瘙痒明显好转了。现在的她很健康,而且身材苗条,过敏的症状也几乎都消失了。为了治疗疾病开始的运动和饮食疗法,也给她带来了减肥的效果。
  肥胖的人食欲旺盛,不喜欢运动。所以这些恶性循环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并且继续使身体发胖。照此下去,会出现心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结果,可能会因脑血管疾病、中风或癌症而离开人世。肥胖不但使人体的脂肪量增加,同时还会让血管壁变厚,所以我们不能不重视肥胖问题。

    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线粒体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科学界也给线粒体起了一个别名叫作“power house”,即“细胞的发电厂” 。

    (摘自《只有医生知道的血管健康书》)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胡维勤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