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保健时报 时间:2012-12-16 16:13:53 热度:947
——家长懵懂商家获利
保健时报记者 范宏博
扎一下手指,就知道孩子缺不缺钙——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做过这样的检测。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查血钙是最“坑爹”的体检项目,微量元素检测基本没有意义。此言一出,引发广泛关注。到底该不该带孩子查血钙等微量元素?家长们陷入茫然之中。
“缺钙”难在血液中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都给孩子做过血钙检测,有的学校还把该检查列入孩子体检的必测项目。“其实,我们也不懂什么是微量元素,只是担心孩子缺钙影响长个子,所以查血,然后进行相应的营养补充。”一位年轻的母亲告诉记者。其实,卫生部早在2009年就明确要求,“除血铅检测外,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不得开展其他重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检测,不得出具临床检测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宋红梅表示,查血钙无法反映孩子体内的含钙量。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如果血液里钙含量降低,骨骼里的钙会析出补充,使血钙一直保持稳定。只有孩子表现出神经兴奋等缺钙症状时,才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副主任医师陈津津的门诊中,就有一两成的家长专门来检测微量元素。他们深陷广告迷局,认为孩子胃口不好就是缺锌了,注意力不集中就是缺钙……陈津津指出,身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体内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确定是否缺钙的做法很荒唐。
判断是否缺钙应综合考量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血钙正常,就不需要补钙。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任献青就曾在门诊遇到过两个一岁多的孩子,枕秃、鸡胸、肋骨外翻,一看就是严重缺钙,但其父母说,孩子查微量元素血钙正常。
任献青指出,判断孩子是否缺钙要结合症状。早期缺钙出汗多、睡得不踏实;稍重的孩子出牙晚,脑后明显枕秃,这时查微量元素血钙一般都正常,再发展下去就可能是骨骼畸形,严重影响发育。人体缺钙时,甲状旁腺素会将骨骼里的钙释放到血液中,会使血钙又逐渐恢复正常;但此时血钙虽然正常了,骨骼本身的缺钙状态依然存在,甚至加重了。因此,仅凭血钙正常就判断孩子不缺钙,是不科学的。
缺钙实为缺维生素D
如今,很多信息渠道都在不断强调补钙对人体的重要性。我国各地微量元素检测基本都是自费,检查一次,最低40元左右,高的近100元。除医院外,最大的赢家就是卖补品的商家。温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内神经科主治医师张崇晓坦言,“缺钙”实际上是“缺维生素D”。体内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一种以骨骺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称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预防佝偻病的关键是科学补充维生素D,盲目补钙可能酿成高血钙、肾结石、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元素营养失衡等隐患。
在保证母乳或者人工喂养的情况下,0~1岁的孩子一般是不会缺钙的。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一要保证平衡膳食,1岁后保证食谱里有足够的蛋、奶、虾皮、大豆和绿叶菜等优质钙源;二要保证户外活动,光照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也促进钙的吸收。因此,家长应多几分理性思考,少几分盲从,把重点放在如何给孩子搭配一日三餐上。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2
2025-05-01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