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健康之窗 时间:2013-02-21 10:34:26 热度:1252
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院长 黄开斌
先就是在战略指导思想上提出:把“与疾病作斗争为纲”的医疗卫生模式转移到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保健养生模式上;第二是在全民健康观念的转变上提议:善待疾病、建设健康、和谐生命的健康新主张;第三是放大“医改”的范畴,即着眼于整个大的医学模式的改革、大医学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相应的从整个大医事管理(大部制)和大而全的健康保障体系的建立上进行改革和创建。因此,这样的“大医改”思想和理论自然将是另外的一套“医改方案”,在此笔者拟简明扼要的将此大医改方案分述一下,以供大家参考。
现代的医学科学的目标和方向似乎只是在防病治病上,这种医学模式其实质就是一种十足的“疾病医学模式”。围绕着现行的疾病医学模式的理论和思想所形成的是一个庞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其实质也就是抗击疾病的防治体系,即以医疗、医院、医生、医药和医疗器械而组成的抗击疾病的军团或集团。这一切都是以“疾病”为中心来设立或构建的,它们视“疾病”为“敌人”,并进行全面的围追堵截。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和卫生局也都只是在关注医学中的医疗、医院、医生和医药等问题。这也就是说,整个医学界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几乎全都投入到了与“疾病”作斗争的抗战战场上。试想一下,这么做真的能得到“健康”吗?可想而知,其结果是事与愿违的。因为仅仅靠防治疾病来保卫健康是非常有限的,有时甚至还适得其反,因为医药和器械有时会损害健康,同时还是“看病贵”或某些人赚取高额利润的罪魁祸首。所以,医改应首先改变这种“疾病医学模式”,跳出以疾病为中心和目标的左倾医学思想体系,放眼一种大范围的、大医学模式的改革或重建——此乃医学之革命。
由于医学和医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类的健康,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不断需求。所以,医学不能仅仅只盯在疾病上,而应把主要的精力或目标方向放在健康的本身上,即应以“健康为中心”,不仅要通过防病治病来保卫健康,更应该从健康本身出发去建设和提高健康,还应通过修心炼性来优化健康和生命。也就是应该“以健康为本”,不是“以疾病为本”,以关注人的自身健康能力的建设促进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只在找病治病上。所以,应把“疾病医学模式”转移到以健康为主旨的“大医学模式”上来。
所谓大医学应是医学科学(医科)、医学理学(医理)和医学德学(医德)三位一体的学问。但遗憾的是,现今世界各国似乎都只在信赖医学科学,旨在以防病治病来保卫健康。可是,当医学科学凭借其先进、强势和攻击性去“努力找病,除恶务尽”时,其结果却是“再造新病”,并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医学不应该只选择医学科学(西医或疾病医学)的单一模式,而应同时兼顾起医学理学(中医或健康医学)和医学德学(神医或性命医学),将三者组合起来重建一种完整的“大医学模式”。这种大医学模式也可以说是包括了生物医学模式(下医或西医)、生态医学模式(中医或儒医)和生灵医学模式(上医或宗教医学)的有机组合,他们共同才能承担起人类整个健康大业。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15
2025-05-15
2025-05-14
2025-05-13
2025-05-13
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