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走“经适”路线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3-05-15 20:50:38 热度:865

    原题:上海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四大优势领域
    上海的生物医药科研能力很强,有些成果却在外省市开花结果;兄弟省市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都很大,有些政策条件甚至比上海更优惠……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市科委、市发改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负责人在介绍近年来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直言上海面临的压力。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表示,上海将继续走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发展之路,重点发展抗体药物、高端医疗器械装备、药剂技术和研发服务外包四大优势领域。
    据统计,2012年全市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总量达到2084.75亿元,与2008年相比实现翻番。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四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率,是本市为数不多的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之一。但与此同时,上海也面临来自外省市的竞争。专家分析,上海的相对劣势有三方面: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太高;能耗和环境承载有限;上海企业对创新成果市场潜力的敏锐性不够。对此,上海将把产业发展重心侧重到附加值高、污染相对低、已有较好研发基础的领域,同时鼓励上海企业在药物研发项目早期介入,提高成果落地率。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知识密集度高,是符合上海发展定位的“经济适用”路线。如生物制药的代表抗体药物,国内进入临床研究的抗体药物有70%是上海研发的。近年来,上海加大了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已经有2个抗体药物研发成功并生产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中信国健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抗体药物“益赛普”,以及用于器官移植后抗排异的“健尼哌”,不但填补国内空白,而且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一半。高端医疗装备方面,上海有精密加工的产业基础,又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的支撑,这些都为发展医疗器械提供了有利条件。再如药物制剂新技术,可以让药物定时、定向、定量释放,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相对较小,非常适合上海发展。
    研发服务外包也是上海与外省市错位发展的重点之一。它主要指以合同的方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生物医药外包市场大约1500亿美元。其中在新药发现、临床前开发和临床研究阶段,潜在市场规模在300亿—350亿美元之间,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经过几年培育,上海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业已成为继软件外包产业之后的又一重要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上海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业达到150亿元,是2008年的3倍。大力发展研发外包,不但可以解决大批高技术人才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提升上海生物医药的研发能力,吸引和服务于生物医药大企业的发展,符合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记者 章迪思)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