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产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产业资讯
国产完全可降解支架与国际同步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9-26 14:10:16 热度:1452

  本报上海讯   目前临床使用得最多的药物涂层支架是药物涂层金属支架。这种支架一旦植入人体,就要和患者终身相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近日宣布,该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带领的团队与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自主研发出一种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心祥”(Xinsorb),并成功完成了首例植入手术,标志着我国支架研发水平站在了国际前沿。
  科学研究证实,心血管支架有“服役”周期,而无需在患者体内终身存留。在介入冠状动脉6个月后,支架就使能血管恢复自然状态,可以“功成身退”了。但是,金属支架不可降解,即便已经完成任务,也只能存留在体内。然而,支架长期存留可能刺激血管发生炎性反应,甚至形成支架内血栓。
  据研究人员介绍,新型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类材料构建雷帕霉素药物释放平台。在植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对狭窄冠脉血管给予机械性支撑,同时释放药物,以防止再狭窄,之后支架即缓慢降解,血管结构及其舒缩功能则会恢复至自然状态。在植入后2~3年,该支架可完全降解。
  据悉,该新型支架的研发历时6年。在今年于法国巴黎召开的心脏介入领域的盛会——Euro-PCR会议的“创新型支架及平台”分会场上,葛均波教授受邀作了题为“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平台:Xinsorb支架”的报告,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支架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引起国外专家高度关注。今年7月,该支架的临床研究通过了伦理审查,终于在9月启动临床探索性试验,入选了第一例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支架几乎与跨国品牌的可降解支架同步在我国启动临床试验,山东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际上少数掌握该类支架工艺技术的公司之一。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完全可降解支架的核心工艺技术。
  葛均波教授表示,他带领的团队将深入研究并优化该支架的设计和性能,重点围绕“心血管支架系统研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和器械研究”以及“肾交感神经消融技术与器械研究”3个方向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水平心血管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能力,力争推动我国新型心血管介入器械的自主研发。(泽雯)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