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从“苹果核”事件浅谈氰苷中毒

来源:保健时报 时间:2013-09-29 12:03:44 热度:1204

食品安全专家 钟凯

    最近,有新闻报道称,重庆一个1 岁大的婴儿喝了半碗鲜榨苹果汁后,很快开始呕吐,当家长紧急把孩子送到医院时,医生称婴儿可能是因苹果核里的氰化物而导致的中毒。为什么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健康水果”的苹果居然含有“剧毒氰化物”?
    说到氰化物,很多人会联想到影视剧的间谍、特工藏在牙齿里用于自杀的氰化物胶囊,而实际上很多蔷薇科植物的种子里都含有氰苷,如桃、樱桃、沙果、杏、梨、李子、枇杷,苹果也是蔷薇科的一员,所以苹果籽同样含有氰苷,当然这些水果的果肉里是不含氰苷的。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氰苷大约是50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在苦杏仁中的含量大约是2% ~4% 。新闻中说果核含氢氰酸是不对的,实际上果核里的氰苷本身是没有毒性的,但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出剧毒的氢氰酸(HCN),造成人和动物的中毒。
    苦杏仁有毒似乎很多人都知道,但苹果籽导致的氰化物中毒却几乎没听说过。实际上蔷薇科植物里苦杏仁的氰苷含量是比较高的,折算成氢氰酸的话,每克可含有几个毫克,而其他蔷薇科果实种子中的氰苷就低得多,比如,每克苹果籽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大约只有几百个微克,是苦杏仁的几十分之一。加上人们一般不会有意去吃苹果籽,因此中毒的情况从没见过。
    氢氰酸导致人的中毒剂量大约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左右(1 岁婴儿大约10公斤),新闻中婴儿喝的苹果汁是用一个苹果打出来的,但一个苹果的籽只有几克,换算成氢氰酸最多也只有几个毫克。加上苹果籽主要留在榨汁后的残渣里,所以苹果汁中即使有氰苷也是很少,而且吃进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转化释放出氢氰酸。
    由于氰苷对热不稳定,因此彻底的加热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国外的一些食品安全机构也建议民众不要生吃这些含氰苷的食物。对于消费者来说,水果的果核就别吃了,需要榨汁的话也应该去先核。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种子,吃水果导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