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思考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4-08-18 11:35:44 热度:1148

霍 翔 胡建利 朱凤才

  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余次有规模的暴发流行。WHO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第四级病毒”。
  ◇疫情流行
  此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为何在西非肆虐?主要有几个原因:
  1.非特异的早期症状。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与流感、疟疾、伤寒以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等症状类似,导致诊断困难,这不仅会贻误病情,还导致疾病在密切接触者中传播。
  2.埃博拉病毒潜伏期长、排毒期长。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可长达21天,且急性期病人血液里病毒含量极高;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和结膜分泌物等都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持续传播致病人死亡。由于长期持续开展隔离和检疫所需的大量食物供给和医疗服务无法得到满足,故防控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3.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和薄弱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西非部分地区居民有为逝者守灵、擦洗,并拥抱、亲吻过世亲属等风俗,这导致埃博拉病毒很容易通过此类密切接触传播。另外,薄弱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人员物资缺乏,也非常不利于防控疫情。
  ◇防控措施
  在此次疫情中,美国是在西非之外第一个拉响埃博拉警报的国家,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对输入性病例管理“关口前移”:要求全美医生密切注意过去3周从西非来的旅行者,一旦发现发热等症状,立即隔离病人。向航空公司发布预防埃博拉指导意见,要求阻止埃博拉出血热患者或与其有过接触的人登机,在机上发现疑似患者立即隔离,让其戴上口罩等。
  发布旅游警报和防控指南:要求国民不要去西非旅行。相继发布了治疗埃博拉确诊或疑似病例建议,疑似患者样本采集、运输、测试和提交指导意见,病毒接触者指导意见和实验室埃博拉病毒处理指导意见等。
  ◇药品疫苗应用
  在两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医生回国后,曾服用了一种由美国马普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的实验药物,病情好转。8月11日,马普生物制药公司称,已将储存的药物全部运往某一西非国家。加拿大特克米拉制药公司也宣布,美国FDA已经批准该公司生产的抗击埃博拉病毒的药品TKM-Ebola在临床试验中“有限使用”。英国葛兰素史克表示,预计今年9月将展开埃博拉出血热疫苗的临床试验,明年可投入广泛使用。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市面上还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证实、可以治愈埃博拉出血热的药物以及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疫苗。并且,这些试验药物还面临着医学伦理的考验——是否应该用于此次疫情?如果可以,那么使用标准和条件是什么?
  8月12日,WHO公布,在此次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向病患提供未经批准的试验性药物合乎医学伦理。即便如此,距离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的研制成功并正式上市、投入使用,恐怕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