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管好3个血糖指标

来源:生命时报 时间:2012-07-27 08:57:03 热度:978

  编者的话:有人说,高血糖和冠心病就像“一枝蔓上的两个瓜”,由于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危险因素、突发急症,血糖异常人群往往也是冠心病高发人群。因此,要想远离冠心病,关注血糖是必做的功课之一。本期特别邀请我国内分泌科权威专家潘长玉教授为大家讲解,如何管好血糖、呵护心脏。

  专家小传
  潘长玉,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卫生部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参与国际多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陈经理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他没在意,依旧每天忙于吃喝应酬。前不久再查血糖,已经高得吓人,医生说可以诊断糖尿病了。更令他郁闷的是,医生说他的心脏也有了问题,就是因为长期血糖高闹的。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潘长玉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常常比较隐蔽,不易被人觉察,久而久之由它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才会要人的命,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脑中风等。
  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单纯患糖尿病的人发生心梗的几率和单纯患冠心病发生心梗的几率是一样的。事实证明,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突发急症。因此,人们将糖尿病视作心脏病的等危症。通俗地讲就是,得了糖尿病就相当于得了心脏病。“中国心脏调查”的结果也反过来证明了冠心病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此项研究的共同主持人潘长玉教授介绍说,在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有78.9%的人血糖偏高,40%的人就是糖尿病患者。
  为什么血糖高会“伤”心呢?潘长玉教授解释说,首先,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其次,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再次,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增大或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脑中风等严重后果;最后,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好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会诱发心梗。
  因此,潘长玉教授告诉广大读者,要想保护心脏,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血糖,定期体检。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要把血糖控制住,主要控制3个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两三个月来血糖的平均水平,不受测试前饮食和药物的影响,因此更加客观。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冠心病风险增加11%;空腹血糖每下降1毫摩尔/升,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能下降20%。可见,把血糖控制住,心脏就会受益匪浅。潘长玉教授建议,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1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8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老年人可以适当放宽标准。但是,对于高龄、一般健康情况欠佳或已经发生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应与医师密切合作,增加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可放宽到7.5%—8.0%。▲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张彤采写)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