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王国强:中医药创新要“眼睛向下看”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3-02-18 13:59:54 热度:1097

  本报讯 记者徐亚静报道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暨2012年度科技奖励颁奖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等,为获“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的专家和分获2012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李时珍医药创新奖的人员颁奖。
  王国强在讲话中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特别强调“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在党中央高度重视和扶持的形势下,中医药界必须面对社会需求与国际竞争“两个倒逼”机制的形成。因此,中医药学术创新应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中医药创新要面向群众、适应需求,始终把满足民众多样化中医药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突出特色、遵循规律,中医药科技创新必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始终坚持在整体观等核心思想指导下的科研方向,建立符合自身实践特点的中医药科研方法学体系。第三,要整合资源、促进融合,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为发展中医药服务,并重视挖掘和研究民间中医药有特效的单方、验方等。第四,要相互借鉴、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并推广我国发展中医药科技的成功经验,共同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会上,与会专家就如何推动中医药学术创新与发展,如何发挥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提出了评价学术创新的三个尺度:创新的本质是原创,创新的前提是求真,创新的价值是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曹洪欣强调,中医药创新要强化三个自信:一是理论自信,二是临床自信,三是学术自信。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则对科研创新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医药创新体系;二是客观审视制约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三是探索改革科研项目组织思路;四是深化中医药转化医学理念,理清中医药基础研究与临床之间的关系。
  此次获得“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的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广东省中医院卢传坚、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贾振华、中国中医科学院雷燕4位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高月主持完成的“中药毒性研究方法与应用”等13项科研成果获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健主持完成的“艾滋病核心病机、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系列研究”等42项科研成果获二等奖;太原市类风湿病医院侯丽萍主持完成的“通络止痛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h1/Th2及其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等72项科技成果获三等奖;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高颖获李时珍医药创新奖。
  截至目前,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已经进行了10年的评审活动,共评选出811项获奖成果;李时珍医药创新奖进行了六届评选活动,共评选出14位获奖者。而从科技奖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总数已达到30项。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