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乌鲁木齐盗挖肉苁蓉的人越来越少了

来源:新疆网 时间:2013-05-06 06:59:14 热度:946

5月2日,在达坂城区盐湖周边的荒漠草原上,执法人员正在检查盗挖的肉苁蓉。宋建华 摄

    肉苁蓉,俗称“大芸”,主要生长在新疆、青海等地日照强烈、极端干旱、土壤贫瘠的沙漠里,属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保护植物,有“沙漠人参”之称。
    乌鲁木齐周边有1200万亩草场,九成为荒漠草原,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保护植物以肉苁蓉最多,分布在达坂城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等地共十余万亩的荒漠草场上。
    每年4月底5月初,是肉苁蓉“露头”的季节,也是盗挖者的“黄金季”。
    5月2日~3日,记者跟随市草原监理站的执法人员来到乌鲁木齐南郊的草原,巡查肉苁蓉被盗挖的情况。
    2日上午,驱车两小时后,我们来到达坂城区盐湖附近的荒漠草原,这里是肉苁蓉分布最多的区域,也是历年盗挖现象最严重的地方。
    放眼望去,大片荒漠中稀疏地分布着紧贴地面生长的灰色略带绿色的植物。前几天刚下过雨,但车辆驶过,仍扬起一人高的尘土。
    市草原站草原执法防火科科长赵庆说:“这些植物是红柳、梭梭和骆驼刺,大芸就寄生在这些植物的根部。”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于肉苁蓉实行采挖许可证制度。乌鲁木齐尚没有企业取得肉苁蓉采挖许可证,所有采挖肉苁蓉的行为都属于非法行为。
    盗挖肉苁蓉者减少
    行车深入草原一小时后,执法人员只发现了两个盗挖肉苁蓉者。
    赵庆说:“前几天刚下过雨,肉苁蓉开始把表皮的土顶破,是盗挖者盗挖的最佳时机,往年一次执法至少能发现10余个盗挖的人,最多时有30多个。”
    一名骑摩托车盗挖肉苁蓉的王姓男子自称是新疆化肥厂的职工,盗挖肉苁蓉是为了炖肉吃,“每年都挖一些,晾干后炖肉,大补。”
    另一名姓刘的女性盗挖者则称挖肉苁蓉是为了治病,“我儿子有腰疼病,吃这个能治病。”
    据执法人员介绍,肉苁蓉寄生在沙漠植株根部,盗挖者要把植株连根挖出,如果不及时回填,暴晒两小时后植株就死了。
    执法人员说:“荒漠植物是荒漠生态的保护神,一株植物能固定其植株10倍大的水土,如果这株骆驼刺死了,十几平方米的土地就成了沙漠。”
    按相关规定,对盗挖国家保护植物者除没收非法所得外,还将处以非法所得10倍以下罚款。执法人员没收了两个盗挖者的工具和盗挖的肉苁蓉,由于盗挖数量较少,执法人员仅对两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在草原上放牧的牧民哈尔肯说,往年四五月份,搭着帐篷来挖大芸的人多得是,这两年都是零星的开着摩托来挖的,挖的坑也少多了,梭梭、骆驼刺死的也少了。
    赵庆介绍,4月中旬以来,他们共查获了六起非法盗挖肉苁蓉的案件,盗挖数量均较少,没有大量采挖的情况。
    非法收购渠道减少
    近年来,盗挖肉苁蓉现象逐年减少,除了草原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外,非法收购渠道减少是主要原因。
    趁着执法人员巡查草原之际,记者跟盗挖者的王姓男子攀谈起来,该男子悄悄告诉记者,其实他每年都挖肉苁蓉,但这两年挖得少了。
    “大芸只能炖肉吃或卖给收购的人。”王姓男子说,“两年前,刚挖的肉苁蓉80元一公斤,干的200多元一公斤,大家都靠挖这个挣钱。”
    “后来查得严了,人工种植大芸的也多了,比野生的价格便宜得多。没人收,也就没人挖了。”王姓男子说。
    赵庆说,近年来,市草原部门加大了对盗挖的检查处罚力度,还加大了对市场上非法零售肉苁蓉的打击力度,同时严查有收购资质的药企肉苁蓉来源,让非法盗挖没有市场。“盗挖现象减少,最主要的还是近年来全疆已建成了十余个肉苁蓉人工种植基地,年产已达百万公斤,基本可满足全疆药企之用”。
    生态保护意识增强
    王姓男子说,他挖肉苁蓉时一般都把坑及时回填,防止植株死亡,“我在这里住了40多年了,知道这些植物对我们的好处。”
    近年来,这片草原的草越来越少,风沙越来越大。哈尔肯说:“牲口没法放,定居点一年四季都刮沙子,碰到挖大芸的人,我们都会劝阻。”
    乌县农牧局局长崔慧珍说,在实施生态草原补偿的同时,还加强了农牧民生态保护的意识,让农牧民自发保护草原。
    随着宣传的深入,大家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赵庆说:“去年一年,我们查获的两起大规模采挖肉苁蓉、贝母案件都是当地农牧民举报的。”(宋建华)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