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专家建议居民饮水适宜量升至1.5-1.7升

来源:千龙网 时间:2013-05-20 22:43:23 热度:895

    针对中国居民饮水量普遍偏低的现状,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居民饮水适宜量研讨会上,专家建议中国居民饮水适宜量应升至1.5-1.7升。
    除每天饮用充足的水外,科学饮水还要选择好水。
    俗话说:“好水喝足,百病可除。”究竟什么样的水是好水,喝多少水才算是喝足。近日,在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中国达能饮料协办的中国居民饮水适宜量研讨会上专家建议,中国居民饮水适宜量为1.5-1.7升,中国居民对于每天该喝多少水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不仅如此,专业人士对于指导消费者了解什么样的水才是好水,为何来自优质水源地的好水对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
    居民饮水量普遍偏低   
    在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简称DRIS)中,因为当时缺乏人群饮水量数据没有制定中国居民饮水适宜量。
    在2007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了每天至少饮水1.2升的饮水推荐量,但这一数值也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Armstrong教授在5月15日的研讨会上介绍,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洲成年男女的饮水适宜量都在2升或以上,其中美国成年男性的饮水适宜量更是高达每天3升,目前中国居民饮水推荐量的数值偏低。然而即便参照这个偏低的饮水推荐量,依然有超过三成的中国居民并未达标。
    2010年-2011年,为了解中国居民饮水状况,引导居民科学饮水,一直倡导“科学饮水,健康生活”的中国达能饮料全力支持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我国居民的饮水情况展开调查。
    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杜松明博士介绍,通过抽取北京、 上海、成都、广州、深圳五大城市近万名成人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近1/3的成年调查对象每日饮水未达到1.2升的建议量;48%的成人错误地认为“感到口渴时饮水有利于健康”,超六成学生在口渴时才喝水,对饮水不足的危害认识严重不足。
    并不乐观的现状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在进行了多次讨论后,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居民的饮水适宜量应提升为1.5-1.7升,以此引导消费者饮用足够量的水。“这一饮水适宜量参照了国际饮水适宜量和国内居民饮水状况。它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对中国消费者健康饮水有实质性帮助的建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教授表示。
    对于这一结果,作为中国居民饮水适宜量修订工作的直接推动者,达能全球研发执行副总裁Jean-Philippe PARE表示:“水是生命之源,人体70%的成分都是由水组成的。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水的需求和意愿也在不断提升。我们除了提供高品质、健康、安全的水之外,还需要帮助中国消费者认识到健康饮水的重要性,以及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水习惯!”
    科学饮水还需识得“好水”   
    除每天饮用充足的水外,科学饮水还要选择好水。然而不少人并不了解什么样的水才称得上“好水”,并没有认识到好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目前普通居民来说,家庭最主要的饮用水一般选择煮沸的白开水。其实安全和高品质的天然矿泉水是健康饮水的一个好选择。天然矿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和易被人体吸收的天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而这其中有些元素不存在于一般的矿物质水、山泉水和纯净水中,且无法通过人工添加,偏硅酸就是其中之一。优质的矿泉水对水源地和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必须安全、无污染,且富含平衡的矿物质。
    中国达能饮料旗下的益力天然矿泉水,其偏硅酸含量达到35-70mg/L,高于25.0mg/L的中国国家标准,是非常稀缺的偏硅酸型的优质天然矿泉水。益力的仙龙嘉泉水源地, 自2002年起就受到研发部门的关注,此后进行了历时8年多的水文地质监测与勘查,直到确定这是一处非常难得的优质天然矿泉水资源后才进入投产。此外,为了尽量避免农业和人类活动对水源的影响,益力将几百亩地作为水源保护地予以封闭管理,并大量种植绿树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确保天然矿泉水的品质。
    益力天然矿泉水始终致力于提供纯天然、无污染、安全的优质的矿泉水,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健康的生活。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