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抗肿瘤治疗离不开“有毒”中药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6-05 14:11:31 热度:869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 花宝金

图为花宝金副院长在门诊为患者望闻问切。

  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仍然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同时中医药治疗也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之一。在治疗肿瘤过程中,中医药既可以与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相结合,对于部分晚期高龄患者,也可选择单独中医治疗。
  多项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治疗肿瘤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由于“中药有毒”说法及部分医生对中药缺乏全面了解,有些西医医生直接反对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即便有些医生对患者看中医并不反对,但总不忘记叮嘱患者:“告诉大夫开些增强免疫药物即可。”可见,目前对中药抗癌仍存在一定误区。
  毒即中药的偏性
  广义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一个相对概念。毒即伤害,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任何药物均是毒药。《周礼·天官记 》记载“聚毒药以共医事”,这里说的是所有药物。后来随着对中药认识的逐渐加深及临床经验的总结,中药有毒的概念逐渐明确,仅指那些有毒副作用的中药。《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中品多为性味平和、无毒,可较长时间服用,下品则多数作用峻烈或有毒副作用,使用应从小量开始,切勿过量。2000年《中国药典》共列出72味有毒中药。1988年颁布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列出毒性中药28种,包括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等,这些药物在临床仍经常使用。
  目前中药“有毒”产生的原因多在于中药的不规范使用,很多医生并未经过规范化培训,对中药缺乏全面了解而盲目使用,尤其是对中成药的应用。有些医生或患者在使用中药时盲目参考说明,长时间服用,导致毒副作用的出现。可见,中药的正确使用应该是辨证论治,适时加减,病去则止。患者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有经验、经过正规系统培训的医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这样才能利病利身,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的作用。
  肿瘤患者不一定宜补讳攻
  肿瘤患者诊断时多处于中晚期,临床多表现为乏力倦怠、消瘦、食欲下降等体虚症状。基于此,很多患者崇尚补益药物,大量使用灵芝、人参、冬虫夏草、海参等补品,门诊就诊时也经常请医生“给扶扶正”,认为这些药物能改善患者体质虚弱,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抗肿瘤能力。殊不知这样危害极大:一是不能及时抑制肿瘤,贻误治疗;二是过补常会促使肿瘤更快生长和发展,终至不治。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攻补兼施。诚然扶正培本是中医抗癌的重要治则,但癌即是邪,祛邪同样重要。应该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分期情况、治疗阶段,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选择合适的治疗法则,当补则补,当攻则攻,攻补适宜,药证相符。如手术后癌症患者可选用辅助正气、利于康复的药物;化疗期间宜选用顾护脾胃、补益肝肾等药物,有助于减轻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及保护骨髓功能;放疗期间宜选用养阴增液、凉血解毒药物,有助于减轻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食管炎等;对于体质虚弱患者可以补为主,攻邪次之,体格健壮之人则侧重于攻邪。总之,参考患者的体质及治疗手段,辨证论治,适时攻补,合理选择药物,更加有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中药抗癌不仅以毒攻毒
  以毒攻毒是指运用一些有毒性的药物,通过对抗或消除致病之毒邪,而发挥治病作用。这些药物主要是一些动物药,另外还包括某些矿物药及植物药。癌因其痼顽而被中医学称为毒,因此治疗中也常用到一些有毒的药物,以毒攻毒也是中药抗癌的常用治则之一。
  有毒药物在肿瘤的治疗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已证实了初步的效果,但若认为中医学治癌即以毒攻毒并不准确。其一是中医治癌需辨证论治,毒药的用与不用,或多或少,均需视病加减变化,并不一定必用毒药。二是如上所述,即使用的是有毒药,还在于应用方法的正确与不正确,正确者可使毒药无毒或基本无毒。不过,有毒药物一般药性偏峻烈,在治病的同时,有可能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临床应正确对待,不要因盲目乱用或过分增大剂量而产生严重后果。同时,应积极开展有毒中药的抗癌研究,从药理学、毒理学、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多方面、多层次出发,深入探讨有毒药物的抗癌作用及机制。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