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时间:2013-06-24 13:55:51 热度:1026
本报记者 胡彬
“这下方便多了,以后再看病也不用跑一天了。”6月21日,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孙栅子村,村民刘大妈提着刚开好的药满意而归。两辆大巴车改造的流动中医院今天来到了村里,除了十来名怀柔区中医院的医护人员,还带来了300多种中草药和200多种中、西成药,以及心电图、B超等一批常用检查设备。
作为北京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首个重点项目,在房山区、门头沟区、延庆县、平谷区、怀柔区、昌平区和密云县等7个远郊区县开展的流动医院工程,于今年4月正式启动。
从一天到十几分钟
山区村民看病的路短了
“看见村里贴出的通知,我们赶紧就来了。”正在药品车前等候取药的村民尹女士告诉记者,“来这里看病,十几分钟就能走到。过去我们去区里看病,都得花上一天的工夫。早上6、7点钟出发,再加上挂号、排队,回家都得到吃晚饭的点儿了。流动医院一来,看病拿药可省心了。听医生说,他们下周还会来!”
82岁的刘老伯陪着患冠心病的老伴来做检查、取药。“老伴得冠心病有十来年了,平时吃的药,都是在城区工作的儿子买好后送来。赶上要到城里看病,也只能等儿子有空的时候,开车来带着我们去医院。现在可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刘老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喇叭沟门满族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李学军介绍,该地距离怀柔城区90多公里,全乡7000多人,而常住的4600多人中,大多是老年人和留守家中的妇女、儿童,去城区看病的确很困难。
患者在流动医院看病,不仅免收挂号费,还可享受新农合实时结报,不会再因层层报销耽误时间、耗费精力,新农合参保人员起付线更是从500元降低至100元。
累计行车1万公里
70%以上当地人受益
每所中医流动医院配有一辆体检车和一辆药品车,药品种类数目接近一所二级医院的配置,配备掌形经络诊断仪等价值约为130万元的设备。每家流动医院的巡诊工作将覆盖区县7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
据初步统计,两个月的时间里,7个区县中医流动医院巡诊覆盖乡镇数20余个,巡诊总诊疗人次达2500人次,举办健康讲座50余次,健康检查人数达1500人次。
“在这些远郊山区,流动医院基本每天走一个村镇,保证定期出诊,现在每天门诊量都基本在五六十人次左右。”市中医管理局医政处处长赵建宏说:“今后,我们还要请市里各三级医院配合,把城里一流的专家,送到真正有需求的山区百姓身边。”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医政处副处长王和天介绍,截至目前,7个区县的流动中医院车辆累计行驶公里数约为1万公里,巡诊都达到了每周3天以上。其中,怀柔、房山两区达到了全工作日巡诊。
从带教到慢病管理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
“这几天我们都是早上6点半从怀柔城区出发,下午5、6点回家。来看病的患者大多集中在上午,所以我们都等着最后一个病人看完才吃饭。”怀柔区中医院功能科医师周俊莲在流动中医院主要负责心电图、B超等影像检查。这一周里,她随着大巴车走遍了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宝山镇、琉璃庙镇等地。同行的还包括一名骨科医师、一名中医内科医师、两名药剂师、一位护士、一位收费员等共十来名工作人员。“我们在看病的同时,顺便做一些当地慢性病的调查,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周俊莲说。
每到一地,流动医院不仅要针对居民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健康讲座,还要针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带教。每辆车配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印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编印的《中医药家庭保健员培训手册》。旨在通过临床带教、适宜技术培训、会诊、讲课等形式,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诊疗水平。
怀柔区中医医院院长刘宝珍告诉记者:“此行挑选的都是医院的业务骨干,我们安排医护人员尽量坚持1-3个月,在随车巡诊期间,暂时放下在医院的工作。一来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心投入,二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当地百姓交流,了解健康状况、调查当地疾病谱等,并能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7-21
2025-07-16
2025-07-06
2025-07-04
2025-07-01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