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3-06-26 22:28:25 热度:870
焦点:癌症
媒体:《人民日报》
一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环境因素是不是肿瘤多发的祸首?癌症是否可控?
10年之内发病率难降
根据今年年初对外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8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全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
朱军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肿瘤科主任。他说,北京市居民的淋巴肿瘤发病率由2000年的5.03/10万上升到2008年的8.01/10万,年均增长率约为6%。55岁以后明显上升,70—85岁达到发病高峰。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建强是位肝癌专家。他说,肝癌、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率都在上升,肺癌、结肠癌等的发病率也可以说是在大踏步地上升。
肺癌已经成为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40年前,中国肺癌的死亡率为5.46/10万,而最新的全国登记地区的报告发病率中,肺癌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一位,发病率为53.57/10万。
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10年之内,癌症的发病率肯定下不来;10年之后能进入平台期就不错了。”预计到2033年,中国人肺癌的发病会出现“井喷”。
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在癌症的发病诱因中究竟占多大比例?蔡建强说,一个人是否患癌症,就像是土壤和种子的关系。在受外界的诱因或刺激下,身体的间变细胞才会诱变为恶性肿瘤细胞。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有研究表明,80%的肿瘤与环境因素有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杨跃教授指出,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导致皮肤癌。苯也是一种强致癌物,室内装修使用了不合格的装修材料,长期吸入苯,可能造成血癌。
朱军认为,尽管癌症的发病率高与环境因素相关,但肿瘤发病率的降低不能单一地寄希望于环境的改善。因为肿瘤发病率的增高,还有一个原因不应该被忽视,就是人均寿命的普遍延长,肿瘤就可能会自动找上门来。另外肿瘤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一些原先检查不出的肿瘤得以发现。
吸烟酗酒、高热高脂的饮食结构、长期熬夜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自己身体内的“小环境”,极易诱发癌症。
朱军强调,癌症其实是“作”出来的病。好多人和自己较劲,折腾自己,心态心理有问题。防范癌症,最好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生活方式,调理好自己的内环境。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急躁、焦躁、暴躁,现在“三躁”性格的人特别多。和自己较劲,和别人较劲,动不动发脾气,这样的性格被称为“癌症性格”。
王宁说,一旦受到“癌症性格”的干扰,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并使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导致癌细胞转化和突变。
癌症是可控慢性病
2006年,癌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可控的慢性病。王宁说,以前一直说,癌症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预防的,有三分之一是可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行治愈,有三分之一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延长生命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2011年,世卫组织提出,40%癌症可预防,40%的癌症可治愈,20%长期带癌生存。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06
2025-05-06
2025-05-05
2025-05-04
2025-04-28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