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在不断超越中领跑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7-19 16:28:31 热度:1007

——记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李玉民

通讯员  金晓霞  王宏伟

李玉民院长正在实验室进行研究。

  “四年前,他临危受命,接手了一家濒临绝境的医院;四年后,他馈赠给3600名职工光彩熠熠的职业生涯。四年前,他的员工不以碌碌无为而惶恐;四年后,他的员工扬鞭催马刻不待时。抛弃好高骛远,力求贴地行走,上任伊始,他为医院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五年大跨越’的发展规划。从最基础的恢复大楼基建入手,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组织人马,完善整饬。从最终极的文化重塑切入,他提升服务品质,倡导人性化医疗,厉行人文建设,修缮百年古建,接续传统。”这是“2011~2012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时,组委会给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李玉民的获奖理由。同年,李玉民还荣获了“2012年度中国医院优秀院长”荣誉称号,医院获评由中国医院协会等多家颁发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2010年,兰大二院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荣获卫生计生委医管司“医院改革创新奖”。李玉民个人也于2010年被授予“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玉民院长和他带领的兰大二院为西部公立医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出了新模式。
  迎难而上——
  吹响改革发展的集结号
  兰大二院是甘肃省第一家公立医院,前身为兰州中山医院,隶属于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兰州大学。其医疗技术、学科研究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然而,就在五年前,本可以大踏步向前迈进的兰大二院遭遇了发展瓶颈,2004年立项开工的医院综合医疗大楼中途停建。面对外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家新医疗体制改革的巨大压力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就医需求,这所百年老院陷入困境。
  2008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有着20多年临床普外科经验,时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的李玉民被调任兰大二院任院长。“当时医院的环境很差,职工的思想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大家对这个楼到底能否建起来,医院能否持续发展,都处在观望状态。另外,医院的中层干部队伍不健全,开展工作很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促进医院发展,当时我感觉压力非常大。”李玉民回忆道。
  他开始对二院做大量的调研,包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部门,细化到每一个人,谈问题,聊出路。在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后,医院提出2009年要完成的20件大事,并将其以文件形式下发。这20件大事中,加速综合大楼建设是重中之重。
  由于遗留问题多、情况复杂,医院综合医疗大楼工程进度缓慢。为了按时完工,李玉民主持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制定了“倒排工期表”,让行政干部到工地上参与干活。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为了加速综合医疗大楼建设,李玉民不是在工地视察就是在办公室里研究施工方案,还要抽空去做一些高难的手术。人们经常看到他办公室的灯,晚上12点之前都亮着。就这样,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10月这所大楼按期竣工了。搬进新楼的那天,职工们记得,医院没有雇用一个劳力,全院职工连搬带抬,心里的高兴无法言表。这栋大楼的建立凝聚了兰大二院的心血,也使得李玉民这位有勇有谋,敢吃螃蟹,具有真抓实干,富于奉献精神的院长深入民心。
  巧栽梧桐——
  迎来干部队伍的百凤鸣
  俗话说“走路无方向,好比瞎子摸溪滩”。2008年李玉民就任兰大二院院长后,在制定了2009年医院要完成的20件大事后,又审时度势地制定了医院“1235”发展规划,即“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五年大跨跃”。李玉民计划,通过五年努力把二院建设成为国内中等先进水平的大学医院。
  兰大二院是个老牌医院,有些问题解决起来很棘手。李玉民院长上任后,进行了干部队伍调整,让过去没有干过行政的业务精英管理医院。他认为,他们大多数出过国,见识广,又精通业务,容易服众。另外,他们一般在医院要么是“正高”,要么过去当过主任医师,经济条件相对稳定,拒腐抗变的能力强。但这项改革在落实当中引来不少争议:有人质疑,将这么多的专家放在行政岗位上会使医院业务受影响。
  但李玉民不这样认为,在医院唱主角的是医生,让本身就是专家的他们去管理医院,一些制度从自己科室推动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再者,能走上管理岗位的人毕竟是少数,不会影响医院的整体业务,相反,有了他们的参与,医院的管理水平会提高很多。
  除了在中层干部选用上,李玉民院长不顾争议,大胆改革,对下属的管理上他也打破以往的层层汇报制度。他很少采用简单的文件下发的形式去开展工作。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亲力亲为到一线,因势利导地去指导工作。现在二院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加在一起3900多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深入到每一个人当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他还是尽量花时间去深入,了解问题,听取意见。
  “如果你听层层汇报,或许会传达不到位,所以有时候我不能完全依靠中层去做汇报。”院长李玉民说。同样,对他的这种直接听取民意或传达指示的做法,有些人开始也不太适应,认为是越级汇报。但李玉民表示,他就是要打破不能越级汇报的机制。他说:“如果中层执行力很强就好说,执行力不强,信息就会被一道墙隔住。所以,到一线了解每个员工的工作状态或者将医院的一些发展思路直接讲给下属听,会使他们更具有执行力。”
  如今,李玉民院长通过他的行动影响了一批二院人,二院的各级中层管理者,也领会了他这样做的良苦用心,成为二院发展进程中强有力的推动者和支持者。
  优胜劣汰——
  开创学科建设的千帆竞
  翻开院长李玉民的履历表:教授,外科学及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外科主任医师,甘肃省消化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很难相信,这样一位略显斯文的专家兼学者型的人才在管理方面却有着许多惊人的智慧。但更令人佩服的还是他经营医院的能力。
  2008年10月,李玉民院长刚到兰大二院时,医院出国回归人员只有30名左右(包括个别在国外短期培训人员);博士只有40名(包括在读博士);亚学科带头人一共50多人。他认识到,二院要突破和发展,必须引进和培养更多具有开阔眼界和掌握新技术的人才。他提出了“三个百人计划”:五年当中新增100名出国留学人员;新增100名博士,目前总数已经超过110名;新增100名亚学科带头人,目前总数已增加到133名。近几年,兰大二院先后有200多位职工到境外学习,而且经常是多人一起出国培训。
  另外,对于促进专业学科发展与亚专业学科分化方面兰大二院也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李玉民院长记得,刚到兰大二院的时候,兰大二院的亚学科带头人还是2003~2004年评选过而出的,一共只有50多人,基本就是戴上帽子之后就不会摘下来,没有形成竞争机制,亚学科带头人的带头作用没有真正得到发挥。针对现状,兰大二院重新制定了以学历、职称、学术带头人称号以及国外经历作为对人才的基本评价的5项亚学科带头人的评价体系。医院对每一位亚学科带头人进行打分排队,量化管理,并与薪酬挂钩,每年评价一次,2010年医院有10个人考核不合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亚学科带头人平时有压力,更有动力。”李玉民院长说。
  同时,医院对科主任管理也进行了改革,赋予亚学科带头人责权的统一。李玉民认为,亚学科带头人有了称号、薪酬和责任是不够的,必须给予建设亚学科的权力。使原来每个科室出现多个亚学科主任,同时有多个科室副主任,形成竞争的局面。对临床医技科主任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并通过考核,公平竞争,能者上、庸者下。兰大二院 “人才战略”的革新与实施,加快了其向国内中等先进水平研究型大学医院迈进的步伐。
  李玉民院长认为,病人能到你的医院来看病,一看医疗质量,二看服务态度,这两方面抓不上去,即便有多少床位都是闲的。所以,兰大二院不断强化医务管理,成立了医疗督查、护理督查和综合督查等多个督察队。此外,医院还建立了医德医风档案、不良行为记录,制定了病例讨论制度、多学科讨论制度、医疗质量督查制度、出院病人随访制度等。
  另外,医院还以争创“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契机,以手术安全、合理用药、控制感染为重点,减少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减少医疗风险、减少医疗投诉等。李玉民院长记得,他刚当兰大二院院长的时候,每次接电视台的行风热线就如坐针毡,有很多批评电话,但是经过这几年发展,批评很少了,因为医院的服务上去了。而这种服务态度的提升也源自兰大二院几年来锲而不舍推行的“文化立院”。
  以史为鉴——
  传承萃英文化的至公情
  李玉民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使医院烂尾楼起死回生;用了三年时间使原本滑坡的医院各项指标翻了一番。如今的兰大二院,人心凝聚,职工待遇稳步提高,社会声誉大幅增强。从他创造的兰大二院发展速度,不难看出有一种精神始终伴随着兰大二院成长,那就是“二院文化”。
  他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分为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有形文化如院报、院刊,无形文化就是“精神”。李玉民院长记得,他刚到兰大二院时,看到无头无序,人心涣散,乱哄哄的场景时,就觉得医院急需一种精神和文化来支撑。因此,医院制作了院徽、院训、院歌,建立了兰大二院的精神文化。院刊《萃英》杂志也得以面世并受到院内外读者的喜爱。“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成为兰大二院员工的共同追求和行动指南,是兰大二院文化建设的灵魂。院长李玉民对兰大二院的院徽情有独钟,要求大家都佩戴。他认为,戴上院徽就是兰大二院的人,要齐心协力为兰大二院发展做奉献。院徽上面有座兰大二院的古建筑—— “至公堂”。
  坐落在兰大二院里的这所名为“至公堂”的古建筑,历史非常悠久,是1873年陕甘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建立的甘肃贡院,为当时选拔人才,考取举人的地方。“至公堂”是兰大二院最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是兰州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兰州的百年发展历程。李玉民认为,甘肃贡院“惠泽民生”的思想,与兰大二院救死扶伤、服务群众的立院宗旨相一致。甘肃贡院“博学笃行”的立院精神和“天下至公”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兰大二院的院训和人才培养理念一脉相承,“至公堂”就是兰大二院的“根”。他带领员工艰难地搜集“至公堂”的历史资料,成立院史馆,主编出版了专著《百年萃英门》,让“至公堂”的历史得以重现。现在,他经常带领全院职工参观“至公堂”,给新员工讲述“至公堂”历史,他希望这厚重的历史文化能浸入每一位员工的骨子里、思想里,激励他们不断创新,用高尚的情操陶冶自己,用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用极端负责任的态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李玉民的革新魄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相信,李玉民和他领导的兰大二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