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医院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在线
这方舞台让我们收获赞誉和尊重

来源:健康报 时间:2013-08-09 08:45:08 热度:1320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纪实

通讯员  陶晓兰

张中南教授在急诊科进行“人本位”带教查房。

  到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看病住院的老百姓现在都有一个感受:医院服务越来越到位,病人恢复得更好,家属的精力和时间也得以节约。这一切,跟医院实施的一项改革密不可分。2010年3月,作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首批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联系医院之一,玉溪市人民医院开始推行优质护理;2011年1月,该院正式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护理专业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为全国州市级医院中的唯一、云南省的唯一。自此,围绕临床护理专业重点专科建设要求,优质护理成为该院护理改革的关键词。
  副院长蔡德芳说,优质护理与传统护理最大的区别是强调“有固定护士对病人负全责”,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围绕这一中心,医院通过转模式、建机制、重保障,持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活动。转模式,就是把分工作转为分病人,改变过去的流水线护理模式,让护士履行全面照顾病人的责任;建机制,通过护理垂直管理,由护理部负责全院护士的分配、考核、奖励,使分配向难度大、风险高的科室倾斜;重保障,按照“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护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后援保障体系,让护士把时间都用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上。同时,加强人员配备,连续5年每年新增护士100~150人。
  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优质护理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达到了患者、医生、护士和社会四满意的良好效果。
  医院为我们搭建展示的舞台
  采访中,我们感受到医院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来自信念的力量。正是这种“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信念,让玉溪市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对取得的成绩不自满,而是超前谋划,放眼未来,求变革求发展,通过实施优质护理为护士搭建起一个舞台。让护士尽情展示自己,发现自身价值,提升职业成就感和荣誉感,最终与医院一起,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神经外科护士段红静记得,2005年她刚工作时,科室共有13名护士,实行5人一班的护理模式。每个护士面对的是全科室几十位病人,机械性工作一天很累,却没有成就感。大家说起病人来,都说“某床病人”。医生开了检查单后追问检查结果,大家都懵,结果医生、护士、病人都觉得混乱。实施优质护理后,护士增加到44人,病人“承包”给当天上班的责任护士,从入院到出院,从生活护理到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由同一名护士整体负责,每名护士照顾8名左右病人。通过为病人提供专业护理,看着病人通过医生治疗,在自己的护理下康复出院,觉得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特别有成就感。“成就感”这个词,在随后的采访中,多次被护士们提及。
  普外二科护士长晋文洁觉得,除了工作方式转变外,绩效考核实现了同工同酬,定期培训让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据护理部培训主管刘赵仙介绍,医院历来重视培训工作。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培训工作坚持“立足岗位,以用为本”,模拟病房护理环境,选择一些病种,针对优质护理临床路径,从人文关怀到技能培训,真实再现病房每一天的细节,提高了培训的实用性。除了将护士送出去进修,医院还定期将国内外、省内外知名专家请到医院进行培训。2011年2月,医院邀请美籍华人、知名学者、著名骨关节专家张中南教授到医院讲课并进行带教查房。张教授的“人本位”理念给护士乃至医生都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此后,张教授的团队与医院持续合作。今年医院还将邀请台湾著名康复治疗师来培训。护士每天跟随医生进行2名重点病人查房,形成了一种不间断的培训。
  医院推行的表格式专病护理记录单,将一些专科疾病的护理标准化、规范化,对照记录单,护理重点一目了然且不会遗漏,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比如普外二科一名下肢挤压伤病人,护士巡视时按记录单要求检查双下肢皮肤温度,发现患肢温度稍低,足背动脉摸不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立刻反馈给医生,及时手术,为这名18岁的小伙子保住了珍贵的一条腿。
  为了适应和达到优质护理要求,过去只负责打针发药的护士,现在需要掌握病因、病情、用药、功能评估、康复指导等大量专业知识。以前,大家总喜欢说老护士眼睛“毒”,她们通过多年经验积累,瞟一眼就能大概评估出病人的病情。实施优质护理后,学习蔚然成风,专业技能大幅提升,连小护士的眼睛也“毒”了。
  专业护理为我们赢得尊重
  眼睛“毒”起来的护士,赢得了医生的尊重。以前,只会打针发药的护士,充当的是跑腿角色。如今,她们是医生的协助者、观察哨
  骨一科主任纳强对优质护理工程的实施赞不绝口。2010年,作为医院第一批示范科室,骨一科试行优质护理。
  纳强说,以前,医生做了一台很成功的手术,却由于观念和护理上的不到位,使最终的功能满意度达不到期望。2011年,张中南教授到骨一科带教查房。有一名手术后两天的病人,经过张教授的现场引导训练,下床站了起来,对在场的医生、护士震动很大。原来,优质护理在治疗中大有用武之地,医院开始加强康复指导培训。如今,护士的康复指导做得非常好,病人通过康复训练,功能恢复率有很大提升,医患关系大为改善。
  骨一科作为脊柱专科,手术量大、手术时间长,医生在病房的时间有限。优质护理开展以来,护士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沟通,在医生和病人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一位下肢骨折的病人,术后经过查房评估,可以开始功能锻炼,第二天查房发现恢复得很好,病人说,是护士整天过来指导、督促、鼓励他做,才有这么好的效果。
  护士刘丽媛在对一位高危老年病患的日常护理中发现了老人神志淡漠,意识到老人可能发生痰堵窒息,立刻反馈给医生,及时抢救,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以前病人做不了的,只能求助家属或护工,专业性不足,可能导致二次损伤,优质护理弥补了这种不足,实现手术量翻4倍并发症却未上升,最近一年甚至无新发褥疮。
  医生柏涛说:“现在更省心,查房的时候,护士就是一台‘移动电脑’,病人的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不用再像以前一样翻查半天,只要问护士,她们一清二楚,节省了查房时间,提高了查房效果。”医生都说:“她们体现出专业水准,真正参与到整个治疗中来,以实力赢得了我们的认可和尊重。”
  看着护士的专业护理,病人信任了,家属放心了,病区里护工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优质护理希望达到的目标之一。所有专业护理由护士来做,从而保障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属陪护压力和额外花费,实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医疗资源的高效运转。
  病人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5月9日下午,普外二科住院部一片忙碌,性情温和的护士长晋文洁边走边问过道里的一位病人:“大妈,今天好点了吗?”老大妈高兴地答应着:“好多了,药也换了。”这份融洽,是护士们用心付出换来的。
  随便走进一间病房,病人说起护士都是一片夸赞声。54岁的向能芳说护士很亲切、细心,才住了几天,就像认识很久。“我去做检查,她们会帮我约好时间,推来轮椅,检查结果也是她们帮我去拿。”向能芳说,虽然生病很痛苦,可看到护士们再忙都是笑眯眯的,对病人关怀备至,疼痛都仿佛减轻了。
  正是为了病人的这份赞誉,市人民医院1000多名护士在3年时间里,浴火重生,不断成长。
  孙国珍的丈夫因脑梗住进玉溪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目睹护士宗竹玲所做的一切,孙国珍感动不已。丈夫生病心情烦躁,可他再怎么发火,宗竹玲的两个酒窝里总是装着笑容。时间一天天过去,连懒得和女儿说话的丈夫,在宗竹玲询问时也总是很耐心地回答。出院时,孙国珍拉着宗竹玲的手动情地说:“到华宁一定要来我家玩啊!”
  宗竹玲说,刚提出优质护理时,大家都不理解,觉得护士地位本来就低,再做些端屎抬尿的活,岂不更低。现在却发现,优质护理很有必要,它带给大家的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因为对病人包干到底,这就要求护士提供的服务都是专业的,为什么要观察大小便、为什么不能下床走动、为何要做康复锻炼,都要给出专业的解释,不然病人无法信服。“如今,看到入院时昏迷不醒的病人,通过我们的护理能自己吃饭,心里非常自豪。”
  心胸外科的普红梅就是在进行护理时,发现呕吐、腹泻的病人汗水和大便异常,从而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病人可能是农药中毒,并及时汇报给医生,为病人赢得了最佳治疗时间。瓦窑村余翠琼的丈夫脑梗,去年到神经内科住院,刮胡子、洗头、擦身,护士蔡云芳的照顾让他心存感激,出院半年都还念着护士的好。在骨一科,一位做腰椎手术的老人说,护士袁晓丽对她比子女还照顾得好,出院的时候,拉着袁晓丽的手舍不得走。
  说起前两天一名5岁的小娃娃给骨一科送来锦旗,护士长许丽芬激动起来。她说,锦旗上有护士的名字,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现在收到感谢信的,常常是护士。”言语中,许丽芬充满了职业自豪感。医院进行的一项排名也验证了这一点。今年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对全院医生、护士2012年收到的感谢信和锦旗进行整理排序,排名前10位的医护人员中,有9名是护士。
  长相秀丽的陈欣是排行榜上的第一名。20岁的陈欣2011年7月工作时,接受的是全套的优质护理理念。在急诊三区的工作中,她开始一一用心实践。艰辛的付出总有收获,病人记住了这个总是笑眯眯的小姑娘。护士长段玉梅说,急诊三区都是一些突发性事故的外伤患者,有的甚至事件冲突双方都住院,容易引发纠纷,影响医疗秩序。推行优质护理后,科室开始实行无陪护管理,即家属只在探视时间进行陪伴,陪而不护,具体的护理工作交给护士。刚开始家属还跟她们吵闹,可看到护士的护理比他们更细心、更到位、更专业后,家属理解了。如今,病区里安静、整洁、有序,医生和护士工作起来效率更高了。
  神经内科主任王继华说,优质护理在科里推行三年来,工作已逐步完善,效果相当不错。护士对中风病人进行的心理疏导,让病人恢复信心,提高了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既让病人感觉得到重视、尊重,又提高了护士的业务能力,对医生诊疗起到很好的弥补和协助作用,降低了医患纠纷。优质护理不但应该做,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人有生老病死,与医院的交集无法避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无法承载更多的社会期望,导致群众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医患关系紧张。此时,玉溪市人民医院在软实力上下工夫,抓住被列为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首批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联系医院,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护理专业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的良好契机,自加压力,在全省率先推行优质护理,实行“与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病人放到最核心的位置,通过优质护理,使医生对病人的诊疗实现效果最大化。三年的实践证明,玉溪市人民医院实施的优质护理,看似只是针对护士群体进行的一个改革,带来的却是患者、医生、护士和社会的多方共赢。这样的改革,就应该更多一些。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