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女性养生:揭秘女性排卵时期的三大变化

来源:光明网 时间:2013-11-29 21:55:12 热度:881

  美国科学家发现,男士可以从女性的体味分辨出她们是否正处于排卵的时期,推翻男性不能察觉女性排卵的传统观念。
  六款回暖的养生膳食能拯救女性手脚冰冷症状
  红糖枸杞老姜茶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作用。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补血活络。具体做法:准备一块老姜、50克枸杞、50克红糖、500克水,将老姜枸杞洗净,所有材料放入锅内中火煮约15分钟即可。
  当归生姜羊肉汤
  说起此汤可有来历,记载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功效,特别适合冬日早晚食用。具体做法如下: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羊肉300克,洗净切碎。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加以调味。
  女性排卵日期的确定,能够极大地提高受孕率。因此,很多备孕女性都做足了功课去学习怎样判断自己的排卵期。其实,细心的女性往往很容易就能掌握自己的排卵期,如肛门下坠、基础体温身高等都是排卵期的症状。
  1、声调更高
  你有没有发现,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自己的声音会变得更加尖锐呢?这其实是跟排卵期有关。实验表明,女性接近排卵期,声音会变尖。在排卵前和排卵期间,女性音调慢慢达到最高。目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有待考究。
  2、大脑更有创造性
  女性在排卵期的几天里,大脑是最活跃的。这是因为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人的认知能力也随着升高。职场女性还可以把重要的会议和谈判都安排在这段时间进行,你的反应比平时更快,工作效率更高。
  3、对男性更有吸引力
  女性在排卵期间,会散发出更加迷人的气息,往往也会令男性更加着迷。有试验表明,将排卵期女性的T恤交给男性,会让男性体内的睾丸激素含量增高。已婚的小夫妻们也可以趁着天时地利人和,想要宝宝自然也顺顺当当。
  4、嫉妒心更强
  英国研究表明,女性在生理期12-21天内(排卵期),对于其他女性的认可及接受程度会更加低,当然,随着排卵期的结束这种挑剔心里会渐渐退去,之后对其他女性的评价也会转为正面、客观。
  3大生理变化把握排卵期
  1、肛门坠胀或一侧下腹痛
  有些女性较为敏感,在经期12天左右会感到肛门有轻度下坠感,同时也有一侧下腹轻痛。这是因为成熟的卵子从卵巢表面排出要冲破包裹卵子表面的一层薄膜的滤泡,滤泡内的少量液体就会流入盆腔的最低部位而造成的。
  2、排卵期出血及体温上升
  有些女性在排卵期会出现少量出血,这是因为卵巢兼管着女性内分泌激素的分泌,排卵前后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量的波动引起的。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分泌,使体温在排卵后略有升高,如能坚持每天清晨测量基础体温,就能根据体温的变化,算准自己的排卵日期。
  3、阴道分泌物增多
  女性在排卵期,阴道分泌物会明显增多,呈稀薄乳白色,私处会变得潮湿滑溜,用手纸擦时还有鸡蛋清样的条状黏液。这种阴道分泌物增多一般持续2-3天,此时是女性最易受孕的时间。
  如果你有怀孕的计划,那么了解自己什么时候排卵很重要。虽然排卵时体征或症状往往不是特别明显,但还是有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判断是否排卵,在排卵期前后进行性生活,可以大大提高受孕几率。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妇产科教授罗杰·哈姆斯介绍说:不同女性,甚至同一女性不同月份的排卵时间都有可能不同,但排卵大多发生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前后(即从月经第1天开始往前推14天)。排卵的体征和症状有:
  1.腹部痉挛。排卵会诱发某些女性轻微的腹部痉挛。
  2.阴道分泌物改变。即将排卵时,透明清亮的阴道分泌物增多,通常呈蛋清样黏液状。排卵后,受孕的几率减低,阴道分泌物也会变得浑浊、黏稠,甚至完全消失。
  3.基础体温变化。排卵期间,基础体温(完全安静时的体温)会轻微升高。每天早晨起床前测量体温,将每日体温标在图表上,观察变化趋势。体温升高前的两三天里,最容易怀孕。
  此外,你还可以到药店购买排卵试纸。排卵前尿液中的激素浓度明显升高,用这种试纸检测尿液中的激素水平有助于确定最容易受孕的时机。最后,为了尽可能受孕,建议排卵期前后每天性交一次,尤其是排卵前的一两天。(魏婧)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