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开发中医药“超级大脑”(不吐不快)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02-14 12:33:55 热度:922

王君平

  ●政策和机制不完善让中医药失去了造血功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消除“肠梗阻”,中医药发展不会贫血,也不会坐等输血  
  前不久,四川成都的何先生突发脑梗阻,送入当地医院急诊室抢救,虽经医生全力治疗,眼睛看东西模糊,右手右脚无法正常活动,只能有待长期康复。令人惊奇的是,香港中医胡永祥博士为何先生扎了两次针灸,扎第一次,眼睛能看清,手脚功能有所恢复;扎第二次,能下地走路,所有症状消除,顺利出院回家。如今,何先生已经基本痊愈,小小银针手到病除。
  中医诞生以来,出现了一大批妙手回春的名医大家。他们的一些医案在现代医学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中医药的治病机理,用现代科学语言还说不清、道不明。一直以来,在某些人的眼里,中医被认为是“不科学”甚至伪科学。这让人想起前一段江苏卫视热播的《最强大脑》节目,讲述一个孩子的速算能力,16位数开14次方,不到一分钟就写出答案。人的大脑潜能无限,中医药类似超级大脑,这些奥秘在现代科学语境依然是神秘的未知数,还无法求解。正如钱学森所说,中医不是不科学而是超科学,只是目前人类还无法认知。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如何激发中医药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开发中医药“超级大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公共卫生,中医药欠缺的是制度化参与。只是临时抱佛脚,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制度化的实施,中医药“超级大脑”很难呈现神奇功效。从11年前的非典开始,中医应对传染病疫情有了展现平台。应对H1N1、H7N9等流感疫情,中医药表现不俗,中药不亚于西药。
  中医药参与传染病防治,并不能改变中医药阵地萎缩的局面。中西医并重往往只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顶多是用来装点门面,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冲不走“不让中医上手”的体制障碍,突不破“中医插不上手”的现实困境。当然,这种状况也在发生转化,有些地方走在了前面,比如在甘肃省,中医在各大西医院参与会诊、查房、治疗,西医院的中医科不再是一个摆设,中医参与西医临床已经作为一项制度严格执行。
  开发中医药“超级大脑”,面临着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行百里者半九十。近年来,各地出台的扶持和发展中医政策文件不少,中医药工作有了不小的起色,但离老百姓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症结在于,政策和机制不完善让中医药失去了造血功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消除“肠梗阻”,中医药发展不会贫血,也不会坐等输血。
  中医中药像是左右手,中医中药分不开,却多年来处于“学医的不懂药,学药的不懂医”的人为分裂状态,无法有效推动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涉及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无论哪个领域出现短板,都会掣肘中医药事业。中医药的发展远不是某一个部门所能解决,必须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进行通盘考虑,顶层设计,协同推进,让中医药“超级大脑”焕发更多的神奇魅力来造福人类。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