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单独两孩”实施细则今天出台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间:2014-02-25 22:31:33 热度:997

  本报讯(记者 赵新培 王薇)昨天是本市“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工作日,下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全面启动了本市16区县级计生工作人员培训工作,16区县计生委的法制科负责人悉数到场。据了解,市级培训结束后,本周各区县将启动镇街级“单独两孩”准生证办理培训,培训完成后即可受理。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获悉,本市“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细则也即将于今天出台。
  昨天下午的培训中,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北京市“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对16区县的计生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是政策文件内容、办证时需要收取哪些材料、服务对象都有哪些等。实施方案中,详细叙述了“单独两孩”实施的对象、范围,申请程序的要求以及审批时间。在审批时间的内容上,特别强调对于符合政策、手续齐全的办证市民,要本着优先审批、缩短办证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的原则,实行“即来即审”等。
  北青报记者昨天从昌平区计生委了解到,昨天下午开完培训会,法制科的工作人员就赶回单位制作培训材料。今天下午,他们将召集全区21个镇街的基层计生干部启动培训工作,本周内,开始办理本区“单独两孩”准生证。
  针对心急办证的市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提示,市民无需扎堆儿办证,因为今年2月21日及以后出生的孩子,凡是符合条件的,什么时候都可以办理“单独两孩”证。
  据介绍,昨天下午,市卫生计生委对本市“单独两孩”实施细则进行了最后一轮修改,并将于今天正式出台。对于“单独两孩”证究竟何时能够正式受理,这位负责人表示。“我们的人员必须先培训到位、先弄明白该收哪些材料,才能准确告知市民们,免得他们白跑一趟啊。”这位负责人说。她提示市民,不要扎堆儿办证,不要着急,因为凡是今年2月21日及以后出生的孩子,只要符合条件,什么时候到计生办都能办下证来。
  现场
  “心急”市民准生证没办成
  昨天是本市“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工作日,有些市民带着各种证件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办理“单独两孩”准生证。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实在是太心急了,计生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由于没有拿到实施细则,目前暂无法受理。
  昨天上午,市民赵女士推开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的玻璃大门,信心满满地直奔计生办窗口,准备办理“单独两孩”准生证。为以防万一,头天晚上她就按照报纸上的提示准备好了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证,甚至连儿子的出生医学证明也带上了,“多拿些保险。”但是计生工作人员听明白了赵女士的来意,立即抬手制止她从包里往外掏申报材料。“我们现在还没法受理,”这位女工作人员说,“虽然报纸上说开始了,但我们还没拿到实施细则呢,该收什么材料,我们都不清楚。”
  说话间,赵女士身后又排了两位上年纪的老太太,她们都是为儿女打听如何办理“单独两孩”准生证的。见到这种场面,这位计生工作人员显得有些哭笑不得:“你们都太着急啦,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但为了不让居民失望而归,她还是参考本市双独两孩政策,给了咨询居民们做了部分解答,并善意提了一些建议。赵女士担心,领到“单独两孩”准生证后,自己一直未孕,并想放弃两孩证了,那么原来的孩子会不会无法恢复独生子女身份。对于赵女士的顾虑,这位工作人员委婉地建议,很多人怀孕了才来申请生育证明,“我就不能说得太明白了,反正只要你符合条件,我们到时给你补办没问题。”现场集体解答不时被办公桌上的电话铃声打断,个个都是咨询“单独两孩”政策的。
  文/本报记者 赵新培
  释疑
  昨天,北青报记者在咨询现场收集到了市民比较关心的六大问题。
  疑问1:“单独两孩”准生证有效期多长时间?
  答:只要该对夫妻没有离婚,“单独两孩”准生证就一直有效。
  疑问2:需要夫妻双方都到场办理吗?
  答:领取材料时一方到场即可,但是正式办理时,双方都得到场。
  疑问3:如果领证后,发现自己无法怀孕了,原来的孩子还可以恢复独生子女身份吗?
  答:如果领取“单独两孩”准生证后一直未孕,原来的孩子,18岁以下的,可以重新申请、办理独生子女证。
  疑问4:申请材料齐全后交到哪里?由谁来审批?
  答:交到街道办事处计生办,由他们确认合格后上交到区县计生办审批。
  疑问5:单独夫妻现有独生子女以前没有领独生子女证需要补办吗?
  答:不需要补办。只要夫妻双方到街道计生办开个证明,再到各自的单位盖章确认就可以了。
  文/本报记者 赵新培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