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学会活动合作追求阳光透明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4-07-17 15:03:15 热度:772

中华医学会收取企业赞助遭质疑

□ 本报记者  张  旭

  日前,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做了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提到中华医学会在2012~2013年举办的160个学术会议中,用广告展位、医生通讯录和注册信息等作为回报,以20万~100万元价格公开标注不同等级的赞助商资格,收取医药企业赞助费8.2亿元。
  在微信上看到此信息时,记者恰好与北京友谊医院李医生在一起,她立刻感叹道,国家在医生继续教育上的投入比较少,如果中华医学会通过企业赞助来培训医生的道路也被堵死的话,今后医生业务提升难道就只能靠“自学”了吗?
  提升技能渠道受限
  毋庸置疑,由于各项新研究、新技术都会第一时间在医学中有所体现,所以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不断学习的职业。那么,国内医生的学习平台有哪些呢?
  李医生告诉记者,由于国家投入非常有限,相关企业赞助的学术教育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的学术推广活动除了医药代表的日常拜访外,其自办学院,以及与中华医学会合作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便是最主要的模式。
  GSK事件发酵后,无论其目的是学术推广还是利益交换,医药代表的医院日常拜访已难以为继。而企业自己所办学院,记者了解的有灵北公司办的针对神经精神医生的灵北学院、罗氏办的罗氏胃肠肿瘤学院等。日前亦有行业人士通过社交媒体,对罗氏制药设立肿瘤学院“拉拢”医生表示了质疑。他在其新浪微博上表示:罗氏肿瘤学院于几年前成立,学员囊括各大医院年轻专业医师,并聘请各医院的“老大”和知名专家做顾问。先不说这样的形式是否违规,此模式的出现还说明我国专业医师培养途径单一现状令人担忧。如果各医药公司都成立学院,如此学院的运行难免成为医药公司培养产品推销员的平台。
  企业自办学院难脱“拉拢”嫌疑,于是便热衷于与中华医学会等学术机构进行合作。资料显示,作为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的行业组织,中华医学会身负学术交流和医师医学继续教育等重要职责。中华医学会接受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民政部监督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卫计委的指导和管理。目前,政府背景的行业协会虽然从事的是公益事业,却鲜有充足的政府资金支持,但其在业务指导、管理上却一个都不能少。因此行业组织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多年来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家专门负责为企业组织学术推广活动的公关公司的柳经理认为,审计部门简单地把行业组织接受企业赞助的数据公布于众并非妥善之举,而更应该告诉公众所接受的赞助费用是否合理地运用到了公益事业中。如果因噎废食,切断所有企业合作建立的学术推广平台,医生又能从哪种渠道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健全机制实现多赢
  有专家认为,中华医学会如果公平、透明、合理地把企业赞助费用投入到医学继续教育、学术交流、提升医学科技工作者专业水平等公益事业上,该行为本无可厚非。
  但必须承认的是,由于医学会所处的强势地位,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等原因,以医学继续教育为名,行敛财之实的行为并不罕见。一家跨国企业的产品经理杨先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企业与供应商进行合作时,供应商要出具“费用使用具体明细”,企业对自己所花的钱用于何处心知肚明。但与中华医学会的合作则不同,学会只会告诉企业,作为金牌、银牌、铜牌赞助商,企业需要支付的费用,以及企业可以得到的利益,例如展台、卫星会、演讲以及免费参加活动的医生名额等等,至于赞助费具体怎么花,一般不会告知企业。且一次学术活动,有些地方是可以重复收费的。如明明已经拥有了金牌、银牌、铜牌赞助商提供的费用,但晚宴、卫星会等项目还可通过单独招标再获取赞助费。
  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企业的赞助费真正投入到了医学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活动中呢?专家认为,加强行业自律及引入外部监督是关键。美中宜和集团质控总监张宇晖刚刚从美国哈佛大学BI医学院考察归来。日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美国,医生或学术组织接受企业赞助开展学术活动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但医生或学术组织需要在一个网站上公开其所接受的赞助费用。这种信息公开没有任何导向性,只是客观的呈现。外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就可以藉此对其进行监督,看有没有利益交换的存在。
  有专家认为,对企业主办的专业学院,人们不应该简单地认为就是拉拢医生的工具。顶级创新医药公司一定是某个治疗领域的领导者,他们可以提供最新、最先进的疾病诊疗知识,为什么不可以培训医生呢?记者接触过的神经和精神科医生就非常认可灵北学院在推广神经精神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方面所做的工作。
  因此,企业自办学院也好,与中华医学会等行业组织合作也好,最重要的是合作公开透明,费用物尽其用,这样才能真正增强交流,促进学术进步,保证中国医生诊疗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