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我们都是‘驻京办’”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09-05 08:20:27 热度:696

不少北京人成为老家亲友的“看病中转站”“工作中介所”“北京招待所”——

本报记者 李心萍

  8月29日上午7点半,协和医院的挂号处已经人满为患。小王就是这挂号大军中的一员,他陪山西老家的亲戚来看病,“我们住得远,又带着病人,实在是没办法再早了,只能先挂个普通门诊。”在交谈中,小王介绍,自己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有5个年头了。今天是请假陪亲戚来看病的,亲戚身体不舒服,家里的医院查不出来是什么毛病,只能一直吃止疼药,就想来北京的医院看看。“赶紧挂上号,赶紧看病,中午还要赶回去上班。”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测算,2013年北京市三级医院外来就诊患者达3036万人次,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70万左右。北京市的统计显示,北京的三级医院中,外来病人大约占1/3,天坛医院、肿瘤医院的外地病人比例更高。
  庞大的外来就医人口背后往往有小王这种“北京第一代”存在。他们成为老家人赴京看病的中转站,提供住宿、陪同就医。同日,陪家人到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看病的小李也深有体会。小李说,每次有河南亲戚朋友来北京看病,总是要求找最好的医生,还认为自己在北京工作,比较了解,往往把所有的事情交代自己去完成。“其实很多病,什么医院好,哪里医生强,我也不清楚,只能自己提前花时间上网找资料或者问朋友。挂号这种事情就更要费时费力,再加上招待他们饮食住宿之类的各种琐事,有时真的应付不来。但谁让咱家里就我一个人到了北京呢,只有硬着头皮接下来。”
  除了看病中转站,许多“北京第一代”还充当了“工作中介所”“北京招待所”等角色,不少人说,“我们个个都是老家亲友的‘驻京办’。”
  “北京机会多,你在那儿上班,厉害,帮表弟在北京找个工作,要求不高,不用像你这样,有份工作就行。”“北京的培训机构好,暑假弟弟就到北京去培训英语,你帮他报个班,就住你家里好不好?”“你看你妹妹在音乐方面真的有天赋,北京的大师多,你就帮忙联系联系。”“孩子,你的中学老师把你培养出来不容易,他们还没去过北京呢,今年夏天你可得接待他们”……“驻京办”们常常要面对各种各样来自老家亲戚朋友的求助。
  “人到陌生的城市,遇到问题找亲戚朋友帮忙是再普通不过的行为,既符合人情,也符合事理。人总是需要互相帮助的。”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秘书长王君韬表示。不过,当这种帮助呈现出突出的地域单向性、并成为一些人的压力时,其背后的原因就值得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陈午晴认为,寻求帮助的行为通常是建立在个人人情往来的基础上的,本质上是追求平等的。当出现一方付出明显多于另一方,交往的平衡会被打破。很多“北京第一代”感觉自己成了“驻京办”,实际上意味着交往的平衡已打破,但这种不对等关系并非主要源于个人因素,而是源于资源在不同地域间分配太不均衡。简言之,既不是在北京生活的个体社会地位更高,也不是外地的亲戚朋友就更热衷于麻烦别人,而是个体在交往过程中代表的城市的资源有差距。“一个中小城市的中产阶级与超级城市的中产阶级,他们所代表的城市资源是不一样的。北京作为超级城市,集中了大量优质资源,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发展机会也多,这种不均衡才是根源。”
  “给老家人帮忙是应该的,我不抱怨。不过,我还是希望老家能尽快发展起来,这样他们也不用千里奔波了。”刚刚结束的暑假,分别接待了一位晚辈来京学英语、一位长辈来京看皮肤病的黄女士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