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科普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儿童不宜应用的抗菌药物(二)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2-06-18 20:43:59 热度:1084

□ 张石革

  新生儿对氯霉素绝对说“不”
  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肝脏代谢药物(解毒)的酶系统功能不足或缺乏,排尿能力差,肾脏清除药物的功能也差,而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场所主要在肝脏,如果代谢药物的酶系统不完善,可使抗感染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发生较大变化。药物在体内灭活的速度减慢,再加上新生儿肾功能不完全,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过程也延长,很容易引起蓄积中毒。新生儿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很低,当服用氯霉素后,药物难以灭活,使血药浓度升高,会引起患儿全身发灰、腹胀、呕吐、呼吸不规则、紫绀、血循环障碍,引起心血管衰竭的“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亡。
  妇女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和临产前24小时内使用氯霉素,也可致出生的新生儿出现上述“灰婴综合征”症状。因为妊娠期妇女使用氯霉素,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在正常情况下,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为无活力的代谢物从肾脏排出。但是,胎儿因肝脏内某些酶系统发育不完全,使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较差。因此,氯霉素便在胎儿体内蓄积,进而影响新生儿心血管功能,所以,妊娠期妇女也应尽量避免使用氯霉素。
  另外,新生儿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在应用磺胺药和硝基呋喃类药(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坦啶)时,可出现溶血现象。这些药均应尽量避免给儿童应用。
  儿童期对喹诺酮类药说“不”
  喹诺酮类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可对幼年动物的软骨造成损害,使承重的骨关节细胞出现水泡和受损,导致残疾。因此,此类药物不宜用于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
  新生儿和儿童对磺胺类药尽量说“不”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4天出现生理性的血清胆红素升高,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些药物能够和血清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部位,将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置换出来成为游离的胆红素。但是新生儿血脑屏障通透性强,大量的胆红素可以进入新生儿的脑组织,发生危险的核黄疸。如果将磺胺药用于早产儿,磺胺药和胆红素可竞争血浆蛋白的结合位置,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的亲合力强于胆红素,致使较多的游离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并可沉积在某些组织中;如沉积在脑组织,则可引起核黄疸,这种现象在新生儿出现溶血现象时更易发生。另外维生素K3、新生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都能影响胆红素代谢,加重新生儿黄疸,故在新生儿时期这些药物都必须慎用。
  另外,由磺胺药所致的过敏反应非常多见,表现为药热、药疹、瘀斑、猩红热样疹、荨麻疹或巨疱型皮炎,也有产生剥脱性皮炎而致死者;严重皮炎常伴有肝炎和哮喘,也可引起光敏性皮炎,多形性渗出性红斑甚为严重。药热多发生在服药后5~10天,皮疹多发生在7~9天,在服用长效磺胺药和儿童中多见,死亡率较高,因而对过敏者禁用。(二)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