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医学影像专家三明交流记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7-01 23:47:45 热度:63

  新华社福州7月1日电 题:医学影像专家三明交流记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陈弘毅

  六月末,骄阳似火。素以“医改敢为人先”闻名的福建三明市,迎来了一批特别的访客。

  顶烈日、进医院、观流程、问改革——他们是求知若渴的“学生”;坐下来、讲病例、析图像、传技术——他们又成了循循善诱的“老师”。这双重角色间切换的火花,点燃了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组织的“关爱走基层,强基在县域”培训活动现场。

  来自北京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大型医院的10余名医学影像专家,陆续授课答疑。

  “医生的眼睛要‘毒’一些,让病灶在萌芽期就查得到、看得出。”开场的讲座上,研究会会长、北京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陈敏一语道破关键:影像诊断的要旨,在于尽可能减少漏诊误诊。

  台下,来自三明及周边15家市县级医院的180余名医生凝神静听,不时点头会意。他们是这场知识“充电”的主人公。

C0QN9mAE7bigsYrj.jpg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主办、GE医疗支持的“关爱走基层,增强在县域”系列培训班,首站在福建三明市第一医院正式启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供图)

  医学影像是临床诊断的“眼睛”,其精准度直接关乎后续治疗。而对于构成我国庞大医疗体系“网底”的基层医院而言,能否准确“拍片”“看片”,往往就标示着能否有效“看病”“治病”。

  据统计,全国104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扛起了全国过半的诊疗任务。让基层真正“接得住”病人,是实现分级诊疗、深化医改的关键一步。

  “三甲医院专家一周看的疑难复杂病例‘片子’,可能比基层医生一年看的都多。”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专科医联体理事长曹代荣投身基层培训多年,他直言基层影像科医生短板:知识体系待完善,临床经验欠丰富。

  基层看不好病,病人便舍近求远涌向大医院,加剧“看病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密码何在?在于专家“沉下去”、基层“学上来”的双向奔赴。

  “提升技能素质是强基层的重中之重!”三明市第一医院院长廖冬平热烈欢迎专家团队的到来。作为三明医改的亲历者,他深知除了基层医生自身“练内功”,机制的保障不可或缺——通过县乡村一体化等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疏通人才下沉、资源贯通的渠道。

  专家们频频点头,这是来自医改前沿的心声共鸣。“目标不是让基层都成三甲,而是让人才可及、标准统一、资源畅通,使基层医院真能看好‘该看’的病,接得住‘该接’的人。”

  行程终点,是沙县区总医院——三明医改的又一样本。大厅展板上,“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一行字引人驻足细看。

  朴素而深刻的哲理,在这一刻,无声诠释着所有“老师”与“学生”共同的初心。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