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市场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园地 > 市场纵览
矫治器不矫正,这事儿要较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10-10 22:26:16  热度:53 播放

  新华社杭州10月9日电 题:矫治器不矫正,这事儿要较真

  新华社记者吴帅帅、黄筱

  “透气孔藏着黑霉点”“塑料味洗不掉”“孩子戴五分钟牙龈有点红肿”……知名进口牙齿矫治器为何短时间内集中出现质量投诉?品牌代理公司紧急报案,发现了什么?

  近期,浙江查获一条分布全国多地、涉案金额近千万元的假冒进口牙齿矫治器的黑色产销链。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犯罪分子盯上了儿童口腔正畸治疗领域,以“低价平替”掩盖制假贩假,误导不少家长网购不合格产品。办案机关、口腔科专家共同提醒:事关儿童口腔健康,选购矫治器这事儿,要较真!

  从购假到售假,利润诱惑难收手

  摆在记者面前的部分假冒牙齿矫治器产品,外包装看起来和正品毫无区别,但打开一闻,有明显的刺鼻塑料味。掂在手上观察,从材质光泽、分量和设计细节都有明显区别。

  据平湖市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这款由澳大利亚某公司生产、授权浙江平湖市某医疗器材公司在中国大陆代理销售的进口牙齿矫治器,是儿童正畸领域的明星产品,一般通过口腔医院等线下正规渠道销售。但从2023年到2024年间,该代理公司突然收到大量用户投诉。经查,这些用户都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

20251009c1401dd73922427b9d1d090794fd45aa_20251009c8bf55f8ca33493a9b675b70750ed5f1.jpg

假冒产品与正品对比图。(平湖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是产品集中出现质量问题,还是瑕疵品流入市场,或是有人制假贩假?该代理公司感到事态复杂,随即报案。经侦查,公安机关抓获售假者展某。令人意外的是,她竟曾是一名主动“购假”的消费者。

  原来,展某的孩子在2020年经诊断,需佩戴这款牙齿矫治器进行口腔干预。但因为正规治疗花费不菲,她想起了从事医疗器械生意的高中同学徐某。了解情况后,徐某表示同款矫治器有货源,而且从他这里购买只需450元一副,约为正品价格的一半。

  虽然将信将疑,展某还是下了单,并给孩子使用。同时,面对悬殊的价格差距,她产生了转卖以赚取差价的贪婪念头。

  很快,徐某主动提出“合作”,将供货价降至每副380元,允许展某在电商平台以410元至430元销售。双方约定,展某负责推广客户,提供买家信息,由徐某指派吴某、曹某等人负责贴标、打包和发货。

  展某在电商平台迅速注册店铺,凭借诱人的低价策略,吸引了大批客户。

  溯源侦查,让侵权者无处遁形

  “徐某在与展某等人交易时,不仅频繁更换非本人名下收款账户,还多次更换社交软件账号逃避侦查。而展某下游除了零星散客,还有拿货的‘二级经销商’。我们认为事关儿童口腔健康,案子要向上溯源深挖,也要往下游打击收网。”办案检察官介绍说。

  随后“二级经销商”朱某等人也被抓获归案。朱某长期从展某处拿货,3年多时间,累计购进冒牌矫治器4000多个。面对讯问,朱某辩称自己并不知晓展某销售的“牙套”为假冒产品。检察官围绕朱某的职业经历、交易流程、产品来源等关键环节展开深入审查,通过严密的证据链揭穿朱某的诡辩。

20251009c1401dd73922427b9d1d090794fd45aa_20251009691121dac664429a9e7fe27a320ee08d.jpg

本案查获的部分假冒牙齿矫治器产品。(平湖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其实这些涉案者都知道产品来源‘不正’,只是利令智昏,导致一错再错。”办案检察官说。

  比如,展某网店经营没多久,就因产品遭客户集中投诉,多次被平台强制下架。但她不但没有悬崖勒马,反而转向社交媒体平台,向“熟客”继续销售产品。2020年7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她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全国各地售卖该假冒牙齿矫治器,累计销售金额达176万余元。

  损失或可挽回,伤害难以逆转

  由于朱某、展某均系初犯,二人具有悔罪表现和赔偿意愿;且涉案注册商标权利方核心诉求在于维护品牌声誉并获得合理经济补偿。检察机关决定组织权利方、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进行调解。

  通过释法说理,展某、朱某等侵权人在诉前共退赔100余万元,获权利方谅解,但依然要承担侵权的刑事责任。

  2025年8月29日,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展某、朱某等5人因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分别被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上游生产者的犯罪事实仍在进一步侦查中。

  对于部分家长盲目在网上选购产品的行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学科主任施洁珺说,离开正畸专科医生专业知识及临床操作的矫治风险很大,不能单纯通过买一个产品来尝试达到健康矫正效果。此前,她也接诊过一些因自行“暴力矫正”对牙根等造成不可逆伤害的病例,家长切莫认为选个“差不多”的牙套,自行矫正就能有效。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采取家庭可承受的矫治方案进行治疗。

  口腔正畸是长期和专业的“口腔工程”,要在安全前提下实现最终效果。在巨大的需求和利润驱使下,制假售假者不惜铤而走险,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必将受到法律严惩。家长也切勿将医疗器材当成普通商品,随意网购、自行使用,更不可因焦虑或贪图便宜,让假冒产品伤了孩子。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