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大健康”将改变以医疗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业格局

来源:中国医药报 时间:2016-05-26 08:42:43 热度:749

  日前,由中国保健协会指导,中国保健协会健康服务与研究专业委员主办的第三届(2016)中国保健服务业大健康产业峰会在北京召开。200多位来自大健康领域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参加了大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副司长张晋京、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标准处处长汤学军、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黄建生、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所长闫逢柱、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调研宣传部副主任崔炜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会议以“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健康”为主题,对大健康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健康管理的发展将催生健康服务业新格局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国务院参事、研究员秦小明说,目前我国健康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三大板块、五大支撑产业的格局:一是医疗服务系统,其支撑产业是药品和医疗器械;二是健康管理与促进,其支撑产业是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和健身器材;三是健康相关保险产业。其中,健康管理与促进是健康服务业的重中之重,但也是最薄弱的板块,其发展将催生健康服务业的新格局。这是因为,当前以疾病治疗为主体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类对健康的需求,现代人追求的是健康的状态,即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实现健康长寿的终极目标。
  我国70%的亚健康人群的存在,无疑造就了对健康管理的巨大需求。但是,“目前尚缺乏健康管理的机构。健康管理也应该同医疗一样,分为基本的健康管理和非基本的健康管理两部分,前者由政符提供,后者应该放给市场。”秦小明说。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保健协会原理事长张凤楼则表示,探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的新模式、新方法、新业态,促进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融合发展,指导支撑产业研发方向和精准的市场需求,推动健康产业供给侧改革,正是举办此次峰会的意义所在。
  秦小明认为,未来健康服务业必将改变目前以医疗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业格局,形成以医疗为基础和支撑,健康管理和促进为核心和主体,健康保险为机制和纽带,相关产业全面发展的健康服务业新格局。未来的健康服务业将是涉及生命科学、传统中医养生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物联网和云平台等在内的一个新兴产业,将出现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新业态。在此过程中,政策支撑、法律保障、金融支持、人才培养等一切都要跟进。
  健康整合是健康服务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
  中国保健协会健康服务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郑守曾指出,健康整合是21世纪医疗变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健康整合就是健康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健康服务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郑守曾表示,单一的医疗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只有把医疗、保健、康复进行整合形成合力,才能满足现代人对整体性健康服务的需求。健康要素一经整合,服务面就会很广,服务链条就会很长,服务节点和服务信息就会成倍增长。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整合服务的理念,即“集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和健康促进等多种卫生服务的投入、提供、管理和组织于一体的概念,是促进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和效率的一种手段”。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整合健康服务理念,即“通过对健康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保证人们在需要卫生服务的时候,能够方便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服务以及实现服务的预期结果并物有所值。”
  “同时,健康整合也为互联网进入健康服务业提供了机遇,而健康整合也需要借助互联网才能更好地实现。”郑守曾表示,目前医疗APP、医药电商的发展在逐渐实现“互联网+健康”的模式。无论是线下药店还是线上医药电商,单纯依靠药品销售实现盈利的机会很少。因此,要建立能够指导居民日常保健和就医服务的健康管理体系,从大健康生态圈中获利。打造互联网+医生、消费者、健康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一站式解决消费者健康管理、慢病咨询、养生保健等的健康生活需求。
  如阿里健康开发了商业保险健康服务新模式,从消费者的健康、医疗需求出发,将医疗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及健康保险能力整合,并通过互联网输出给消费者,帮助消费者在身体健康的各个阶段都能够找到从产品到服务的一体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此外,仁和集团构建的叮当大健康生态圈、以岭药业健康城等也都加入了“互联网+”的行列。但是,郑守曾也表示,这些实践目前都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还需进行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
  “‘互联网+健康整合’是健康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方向之一。保健服务业应在健康整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主动参与健康整合,创建以保健服务为主导的健康整合服务模式,并应用互联网技术占领市场。”郑守曾说。(王泽议)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