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人均寿命提高一岁 基因检测技术要发力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6-06-04 11:40:41 热度:841

程京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要提高1岁。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两个方面发力。
  首先,要解决新生儿出生缺陷问题。如果孩子生下来就患有耳聋、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那么人均寿命要增加这一岁就会很难。同时,孩子长大成人,尤其是步入中老年时,有可能面临各种慢性病问题。因此,还要做好慢病防控,像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常见慢病需要积极防控。
  要做到这两点,基因检测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譬如,对耳聋这一全国第二大出生缺陷,基因检测技术已经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我国有近20个省区市对140万名新生儿开展了耳聋基因筛查。筛查结果显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达4.4%,其中药物性耳聋突变3489人。如果这些孩子不小心使用氨基糖甙类药物而一针致聋,将会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基因检测则使他们可以避免成为药物致聋的受害者。
  基因检测的另一重要意义,还在于疾病出现前的风险预测和预防干预。我们曾对北京的一位中年干部做过基因检测。这位干部在之前的体检中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前列腺方面确实没问题,但直结肠癌的7个基因指标中有5个已发生变化。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发现其直肠长了一块类似息肉的组织,赶紧手术摘除,从而避免了病变组织发展成直结肠癌。
  由此看来,大力发展和推广基因检测技术,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并提高对遗传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水平,对于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和健康产业发展、全面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基因检测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检测指标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短、成本越来越低、精度越来越高,这将极大推动该技术朝着大众化、普及化和常规化趋势发展。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将基因检测技术作为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之一,纳入国家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三年内支持在全国建设30个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以开展遗传病和出生缺陷基因筛查为重点,推动基因检测等先进健康技术普及惠民。这些都是政府推动基因检测技术和产业的政策利好。
  不过,如何处理好基因检测行业的创新发展与安全监管的关系,如何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生物医药领域“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依然是一个挑战。而且,一些基因检测技术的费用目前仍然较高,全部让老百姓承担不太合适。尤其是针对耳聋等出生缺陷方面的基因筛查,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政府应在医保等方面给予支持,让更多人受益。
  此外,基因检测技术发展到今天,还出现了一种被动局面,即很多老百姓对基因检测技术知之甚少,甚至是不信任,容易被误导。比如,我们对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时,有些父母说他们家没人耳聋,不愿意做检测。实际上,绝大部分生下来听力就有问题的孩子,父母的听力都是正常的。一些电视节目也传播了很多不科学的知识,给老百姓的疾病预防方式带来误导。因此,在基因检测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更要做好科普,全面的健康需要全民的科普。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