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华时报 时间:2012-08-31 11:11:08 热度:1286
昨天,备受关注的“北京市社会资本办医鼓励新政”——《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正式公布。未来,北京市民在国际化、舒适干净的医院里享受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或由外籍医生亲自主诊,医保患者还能享受报销将不再是“天方夜谭”。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将与公办医院享受相同的税收优惠。
昨天发布《若干政策》是北京市首次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出台的相关文件,由于共有18条政策措施,被业界概称为“京18条”。
“京18条”突出了3个原则:对社会办医一视同仁,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做大做强,支持促进和规范监督并重。
本市将鼓励社会资本优先办五类医院,新建医院优先安排社会办医,民营医院“引进人才”可直接调京,民办医院申请医保等服务资质将一视同仁。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表示,支持社会办医,就是要切实解决社会办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是破除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准入障碍。目前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存在进入难、限制多等问题。二是完善医保定点准入和退出机制。目前以投资主体性质作为医疗机构申请成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审核条件亟待改变。三是给予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待遇。目前,社会办医运营成本高,社会办医疗机构应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
□现状
民办医疗机构问题多准入难
据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截至2011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3175家(不含村卫生室),其中社会办医院293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33.3%。实际拥有床位数1.24万张,占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总数的13.1%。
在社会办医疗机构中从业的卫生人员达到4万人,占全市卫生人员总数的17.0%。2011年本市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诊疗量达1650.8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总量的比重达到10.2%。医保定点220家,不到全市医保定点的12%。
丁向阳表示,总体看,社会办医疗机构存在规模小、水平低、良莠不齐、社会信任度差等问题。社会办医疗机构普遍反映政策不平等、准入难、医保定点难、人才缺乏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政策亮点
准入门槛
新增调整医疗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
结合本市实际,《若干政策》明确鼓励5个方向:鼓励社会资本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在郊区新城、重点镇和新的大型人口聚居区办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办康复、护理、中医、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院;鼓励社会资本办拥有高新技术和专科优势的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捐资办医疗机构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捐赠。
市卫生局表示,本市在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设置申请。多个社会主体同时申请的,通过公平竞争确定。
医保定点
不以公私“下菜碟”医保审核一视同仁
“医保能报销吗?”这是许多患者踌躇于公立医院和民办医院之间的首要问题。自付比例这个经济杠杆导致许多医保患者最终选择公立医院。
副市长丁向阳表示,过去,在审批医保资质时看“公”“私”属性“下菜碟”。但在今后,在基本医保政策审批上,社会办医院将与公办医院一视同仁,只要符合本市基本医保定点医院的准入条件,都可申请本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工商保险等社会保障的定点服务资质。有关部门对于各类医疗机构实行统一的审批标准。患者支付降低的同时,民办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也将降低。
(责任编辑:秋彤)
2025-05-03
2025-04-10
2025-04-10
2025-03-27
2025-03-25
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