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生生之道 驰而不息——“中医药非遗主题展”印象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5-05-14 20:47:31 热度:45

20250514cb0da492f8d944b1b95dc876aef451e3_20250514c93459cc5f574f57b4477ede2101a3e1.jpeg

观众在写有不同中草药名称的药柜前。本报记者 田呢摄

20250514cb0da492f8d944b1b95dc876aef451e3_202505144a1a4a6e0ee64a7f8a8787d4afc35b43.jpeg

各式各样的精美药瓶摆满展台。本报记者 田呢摄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中医药非遗项目是中医药悠久历史中的吉光片羽,也是中医药发展中的时代印记与鲜活例证。

  正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生生之道——中医药非遗主题展”上,武威医简、针灸铜人、百年陈皮、百草药油等近50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演绎中医药的根与魂、道与法、术与技,铺陈开中医药融入生活、焕发生机活力的生动长卷。

  大医精诚 文脉赓续

  “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在探寻疾病发生发展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商代甲骨文记载,殷人已开始使用枣、艾、鱼等来治疗疾病;四川资阳濛溪河旧石器遗址出土的核桃、橡子等遗存,佐证着人类早期已利用药用植物进行医疗活动。

  中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也影响着区域人群的体质、疾病类型和治疗方法。杜衡、芍药、苍耳子、葛藤、石菖蒲、辛夷……这些出现在《山海经》《诗经》和《离骚》中的数十种药材,产自不同地区,展览现场的实物展示,令众人驻足。

  展厅中,《内经图》意象化阐明了人体内脏的关系及养生方法,《灸艾图》描绘了走方郎中为村民灸艾治病的情形,《孙思邈坐虎针龙图》则展现了名医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

  “四君子汤里除了人参、白术,还有什么?”多媒体互动屏前,观众兴奋地了解着“君臣佐使”的中医药方剂配伍原则。“药名入诗,三百篇中多有之”,文人雅士常会借用草药之名表达特定含义,观众可以在屏幕前为与中草药有关的诗词填字,感受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意韵之美。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闪耀于岁月深处的中医药非遗项目,在保护传承与创新活力的激发下,辉光日新。

  上工之术 亘古常新

  精致的釉下彩脉枕旁,摆放着小巧的髹漆药葫芦,蘸着墨的毛笔和一旁的手抄药方,营造出坐堂行医、诊脉开方的场景。

  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医人秉持着拯救生命、护佑健康的使命,精研医道,救死扶伤。传承至今的各项中医技艺及诊疗器具,不仅是中医药发展的见证,更是中医人工匠精神的体现。

  针灸作为中医药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发展过程中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人体经络腧穴理论。展厅中展示了两具等身针灸铜人和传统人体十四经络图,观众通过多媒体装置可以在互动中详尽了解各穴位的不同功效。

  各式药罐、药瓶、药碾、药臼和刮痧板摆满展台,写有不同中草药名称的药柜子古香古色,姜黄、佛手、甘草、鸡内金等数十种药材琳琅满目,观众在“百草园”里分辨着金银花、天门冬、蒲公英、吊竹梅和金钱草,空气中满是浓郁的草本芬芳。

  “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不远处,来自江西的老药工手中的铡刀上上下下,切出的白芍片薄如蝉翼。樟树中药炮制技艺的精彩展演,引得观众跃跃欲试。

  或珍藏在典籍卷册的字里行间,或活跃在切磋琢磨的掌心指尖,或传承在气色声息的望闻问切……中医药非遗项目在代代传承中生生不息,它是非遗里的中医药,是生活里的中医药,更是历久弥新的中医药。

  四时颐养 形与神俱

  古人仰观宇宙、体察万物,凝炼出天人相应、顺时而养的养生理念,通过调摄身心,达到形与神俱的健康状态。

  春天宜舒展生发,可食辛温之物;长夏暑湿盛行,饮食甘淡清补……除了不同季节的食补之方,展厅中还展示了古人以呼吸运动与躯体运动相结合的体育疗法。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早已深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在一招一式中调节着气息,增强体质,身心和谐。

  热闹的中医药仿古街区,汇集了众多知名的非遗项目。人们不仅可以了解陈李济百年陈皮制作工艺,见识中成药“片仔癀”中天然牛黄、麝香、三七、蛇胆的模样,近赏罗浮山百草油调配中的多种中草药,还能现场体验历史悠久的郑氏黄帝九针及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表示,本次展览以中医药来自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历经创新发展,又融入现代生活并焕发活力的脉络为主线,希望通过多元呈现方式,让观众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医药非遗项目的蓬勃生命力。

  据了解,展览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将通过举办主题日、专题讲座等活动,邀请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进行现场展示,让中医药非遗走近大众、融入生活,推动中医药非遗的传承与传播。(记者 田呢)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