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之窗
健康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新闻
中医食养药膳的发展历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5-05-16 18:25:28 热度:3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5年5月15日(周四)下午15:00召开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饮食中的中医养生”专题发布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中医药专家出席,介绍食养药膳在中医药健康促进方面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素,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中医食养药膳源远流长,能否介绍一下中医食养药膳的发展历史?谢谢。

  中国药膳研究会会长蒋健

592fa5138cc8089f87f3ebc7df9e18ef.jpg

  谢谢这位记者。你的提问确实非常有意义。中医药膳及其文化发源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食养食疗实践,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与烹调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确实是源远流长。从神农尝百草中的“避”和“就”、殷商伊尹《汤液经》记录烹调制药疗疾,到周代《周礼·天官》中记载的“食医”位列疾医、疡医、兽医四医之首、再到《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食疗本草》《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历代中医药典籍中,都有大量关于药膳“食养”“食疗”“食治”的单方、专篇、专著。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设“食治”篇,论及“人体平和,惟须好将养,勿妄服药”“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里包含了“饮食调养”与“饮食治疗”的内容,还明确把食疗作为医治疾病的首选。足以看出药膳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调养身体与治疗疾病的重要地位,在历代医家和百姓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得以发展,理论体系逐步完善成为一门学术、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

  从典籍中的理论构建到几千年的实践创新,中医药膳在岁月长河中绵延不断。步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既坚守传统内核,又积极拥抱现代营养学、食品科学,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国际化传播中不断焕发新生,实现了从古老养生智慧到现代健康产业的转变,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大健康和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中医药膳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推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和举措,为药膳事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省级中医药膳学术团体获批成立,很多地区还将中医药膳纳入区域产业规划和乡村振兴项目,积极主动与中国药膳研究会深化协同联动,构建多方合作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各地政府、医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还纷纷利用自身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推动药膳事业产业的创新发展。例如:浙江自2019年起,创新发布“浙江省十大药膳”;广西通过举办药膳大赛打造“桂药膳”品牌;贵州开展中医药膳(饮)研究推广基地建设;亳州依托药都资源优势,建成沉浸式体验的“养生会客厅”;商南县将特色农产品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织密药膳产业网;广东省中医院推出食养药膳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一站式配送到家;北京同仁堂开设“知嘛健康”、粹和餐厅等网红健康餐饮赛道……这些有益探索,既是对中医药膳文化守正创新的生动诠释,更是行业迈向新征程的坚实基础。

  接下来,中国药膳研究会将努力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持续践行社会责任。特别是要加大科研组织力度,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的药膳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倡导保证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规范食养服务提供有力保障;不断推动跨界融合与产业链整合,打通上下游链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让药膳养生真正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我们也诚心希望与各界同仁朋友一道,共同推动药膳从“传统养生方式”向“现代化健康解决方案”升级,让中医药智慧惠及全民美好生活,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健康根基。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您是不是忘了说点什么?

0 条评论
最新新闻

殷大奎

于智敏

于福年

俞梦孙

张维波

杨 泽

于树玉

万承奎

陶国枢

产业园地
网站介绍 | 加盟合作 | 免责声明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网上投稿
Copyriht 2011 by www.jkchin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健康之窗网站版权所有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协办: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银发经济办公室
投稿邮箱:zgjkzc@sina.com QQ:49297462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066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 京ICP备09047049号-1 站点地图